新華網北京4月8日電(記者金小茜)日前曝光的一張杭州導游《傭金分配表》,再次引發社會各界對于導游拿回扣這一旅游業“頑疾”的關注。業界專家指出,此事件折射出我國旅游市場秩序長期失范問題,要通過持久、系統的措施進行治理。
此次“浮出水面”的《傭金分配表》上標明的回扣數額“觸目驚心”,但在從業人員看來,卻因為是行業“潛規則”而司空見慣,聯想起2011年春節前后在港澳臺連續發生因強迫購物引發的游客與導游沖突事件,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和旅游企業經營行為迫在眉睫。
業界專家指出,“回扣”事件折射出我國旅游市場秩序長期失范痼疾。“旅游市場秩序混亂與畸形的旅游業經營模式直接相關。在扭曲的導游薪酬制度下,出現此類事件并不奇怪。”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說,很多導游事實上只有很少的基本工資甚至無底薪,又不允許收小費,他們要生存只能走非正常途徑,包括購物拿回扣。而國內的旅行社在大眾旅游團隊產品的經營中,普遍存在通過游客的旅游購物消費和二次消費獲取高額回扣,并以此來彌補旅游運營成本,這是旅游經營的主流模式。
“旅游市場秩序失范是大眾旅游階段長期伴生的現象,須通過持久和系統的措施進行治理。”戴斌表示。
據了解,近年來政府在旅游市場監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總體效果還不明顯。今年旅游行業監管的重點是開展零負團費、掛靠承包經營和強迫或變相強迫消費專項整治。
業界專家建議,對旅游市場秩序長期失范問題的整治要出重拳,采取研究和推動旅行社分等定級,推動旅行社產業結構調整,建立旅游監管和紀檢監察聯動機制等措施。旅游行政主管部門要直接干預旅游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的走向,促進旅游企業系統內部的市場競爭,同時要為消費者“賦權”,使整個行業回歸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