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自家的寶馬車進車庫時,車底被刮出了口子,打電話找保險公司理賠,卻遭到拒賠,還被保險公司稱作是在“詐保”。3日,家住青島市市北區的張倩(化名)向本報反映,她家的車在平安保險公司投了全險,車輛出了事故后,保險公司卻找理由不賠償,讓她覺得保險公司根本“不保險”。
消費者反映:車撞上隔離墩,保險公司拒賠
3日上午10點多,張倩開著她的寶馬轎車來到本報,反映了她的遭遇。張倩說,2010年11月7日,她開車進車庫時,撞到了車庫里的隔離墩,“就聽前面‘咯噔’一聲”,張倩意識到刮著車了,將車倒出來后,因為車底盤低,看不到傷處,她用手一摸發現前保險杠下面裂開一道口子。張倩說,考慮到事故發生在車庫,不屬于交通事故,就沒有報警,而是直接撥打了投汽車全險的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的客服電話。不一會兒,保險公司的趙先生趕到現場進行勘察。
張倩告訴記者,平安保險公司的趙先生現場沒有拍照,也沒有做任何測量,因為張倩堅持到寶馬4S店維修,兩人就來到銀川西路的“信寶行”寶馬4S店。當聽到維修人員報出12000元的維修費用時,趙先生說費用太高,要求她把車開回去,要還原現場,張倩就照辦了,開回去后趙先生才開始拍照留作證據。張倩女士說,她都是按照保險公司方面人員的要求進行配合,但是卻收到了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的電話,還說她是詐保,這讓她感覺很不可思議也很氣憤,幾次聯系保險公司方面也沒討到說法。
記者調查:車輛有損傷,4S店也有咨詢記錄
在張倩的指點下,記者看到她的寶馬車前保險杠底部確實有一條七八厘米長的裂口,因為車輛底盤太低,記者根本沒法用眼看到,只好用相機拍下來。張倩說,她原來也只是以為有一條小裂口沒什么大事,但是去4S店檢測后發現,油箱底部的下護板也受損了。
下午,記者來到“信寶行”寶馬4S店,當初接待張倩的售后服務人員馬先生告訴記者,他記得張倩來過4S店,但是并沒有在這里維修,還從電腦里調出了當時的記錄信息,記者看到,信息里有“底部事故拆檢報價 恢復現場等”字樣。馬先生解釋說,張倩到他們這里只是咨詢了一下維修報價,價格在12000元左右,后來因為要回去還原事故現場就離開了,事后他還打電話給張倩問她為什么沒到店里修車。
保險公司:事故現場數據不吻合,無法理賠
記者輾轉聯系到中國平安保險公司青島分公司負責處理此事的一位梁先生。梁先生從系統里找出了張倩理賠的檔案,并告訴記者,他們接到張倩的電話后,就派人去現場拍照勘察,而且通過測量得出,張倩的寶馬車底盤離地距離為16厘米,而張倩所說的刮到底盤的隔離墩的高度只有13厘米,并且寶馬車不只是前保險杠底部有裂口,而且油箱等部位也有刮傷,他們通過數據和照片認為張倩車底的刮傷并不是在車庫刮到隔離墩造成的,車庫也不是事故現場,張倩認定車庫是事發現場的話就有詐保嫌疑,保險公司根據相關規定可以拒絕理賠,并表示所有的理賠處理的相關照片和數據他們都有存檔。
對保險公司梁先生的說法,張倩表示并不認同。“車就是在那兒刮傷的,我從來沒有見到保險公司的人對我的車和隔離墩進行測量,而且可以再次開到隔離墩上還原現場。”張倩告訴記者,將會繼續維護自己的權利,向保險公司討說法。
律師:消費者可以尋找證據維護自己的權益
青島市消保委律師團團長隋思玉律師認為,該起車損事故中,張倩沒有及時報警就將車撤離現場,缺乏交警方面的第三方權威事故認定結果,保險公司通過自己的認定結果拒絕理賠,張倩如果能舉證推翻保險公司的認定結果,完全可以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文/片 本報記者 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