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在購買手機電池時都喜歡那些標注大容量的,認為容量越大待機時間越長,但內行人士莊曉濤提醒市民,一些電池容量都會出現夸大虛標的現象,另外,超大容量的手機電池在使用過程中容易發生意外,手機電池的安全隱患不容忽視。
電池容量標注“注水”
市民陳先生所使用的某國產手機近來常出現無故關機的現象,經送維修店檢查,才發現是手機電池壽命“到期”,于是重新配了電池。經營者稱,電池的容量有2000毫安、3000毫安、4000毫安等幾種,容量越大待機時間越長,可以一周不充電。考慮到日常通話量較大,陳先生最后花80元買了標注3000毫安容量的電池。陳先生稱,使用不久后就發現電池像以前一樣需二、三天充電一次,并非商家所言的待機時間那么長。陳先生找到商家詢問,對方稱,電池使用時間長短同持機者的頻繁使用有關,像上網、聽歌、玩游戲等,廠家所述的可以一周不充電是指電池在正常使用范圍內,陳先生所買的電池不耐用與他的“透支”使用習慣有關。陳先生帶著一肚子郁悶“無功而返”。后來,與朋友的聚談中得知,市面上不少電池容量都有“注水”現象,這也是一種時尚潮流。陳先生這才恍然大悟。
記者隨后在市區一些手機店走訪,看到不少手機電池的容量標注存在“虛高”現象,一些知名度較高的手機電池容量標注基本規范,從750毫安至1200毫安不等,而雜牌手機的電池容量標注則五花八門,少的1500毫安,多的竟達5000毫安。“你要買多大容量的電池,我都可以給你找。”在一手機店里,店員熱情地告訴記者,他還拿出幾塊“山寨版”手機電池給記者看,每塊電池容量都在2800毫安以上。而業內人士指出,標注幾千毫安的手機電池一般都是“虛高”的。
“大容量”存安全隱患
為什么手機電池容量都“齊刷刷標高”呢?手機維修師傅莊曉濤認為,這主要是由于近年來超長待機的概念在手機市場非常流行,于是手機電池容量標注也“水漲船高”不斷攀升,動輒數千毫安,導致手機電池容量出現虛報成風來吸引消費者的現象。
“很多消費者認為,容量越大的電池待機時間越長。其實,這個容量與通常所說的‘待機時間’是有一定區別的。”莊曉濤介紹說,手機所謂的“待機時間長”的說法是指在特定環境下的“待機”,與平常使用的環境完全不同,因此,廠家稱的“超長待機時間”其實不可能達到。莊曉濤稱,從他日常維修的手機來看,非手機廠家的原裝電池幾乎都會虛報容量,而品牌手機原裝電池很少采用這種手法,畢竟還要經過有關部門的檢測。
采訪中,莊曉濤還談到,大容量電池還可能產生危險。近年來,手機發生電池爆炸事件致人傷亡的情況屢有發生,業界基本認為劣質電池是引發爆炸的“元兇”。據稱,大容量電池在特殊的溫度、濕度以及接觸不良等情況下,可能瞬間放電產生大量電流,引發爆炸。另外,用戶將手機放在高溫或易燃物品旁,也有可能引起手機電池爆炸。所以,看似“平安無事”的手機電池也有可能惹事,一不小心就可能讓手機變成有“殺傷力”的“手雷”。業內人士提醒市民,購買電池時切莫“光顧”不符合安全條件的“大容量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