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聲在線記者 羅浩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發現一個名叫藥價底價查詢的網站(http://jiangyaojia.com/)羅列了上萬種藥品的供貨價和零售價,不少藥品的零售價比供貨價高出數十倍,“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網帖發出后,立即引來眾多網友圍觀和熱議。12月12日下午,華聲在線記者與該網站的創始人衛柏興(應當事人要求使用化名)取得聯系。
曝光萬種藥品供貨價和零售價
12月10日起,陸續有網友在華聲論壇、天涯等社區發帖,稱無意間發現一個名為“藥品底價查詢”的網站,里面羅列了萬余種藥品的供貨價和零售價,其中不少藥品的零售價比供貨價高出數十倍。
“難怪平日感冒都得花那么多錢,原來幾乎每個藥廠都這么黑”,最早曝光此事的網友“有朋自他方來”自嘲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網帖所附照片顯示,藥品的零售價普遍比供貨價高出3至10倍,不少藥品高出數十倍。
網友“有朋自他方來”對網站敢于公布藥品的供貨價和零售價表示贊賞,但也對其真實性提出了懷疑,“網站所留電話撥打不通,希望能有網友證實”。
部分藥品供貨價基本屬實
記者在藥品底價查詢網看到,網站左側提供了藥品商品名、藥品通用名、國藥準字和藥品生產企業的模糊搜索,右側則是藥品的具體信息,包括藥品的商品名、通用名、國藥準字、規格、供貨價、零售價和生產企業,十分詳細。
藥品底價查詢網目前提供了14041種藥品的查詢,囊括了大部分老百姓的日常用藥。記者在某專業藥品價格查詢網站搜集的十余種常用藥品的價格,與藥品底價查詢網的零售價基本相同。
12月12日下午,記者采訪到在某藥企工作的馬女士,她承認現在的藥價存在暴利,“有些藥品員工內購只需幾毛錢,但零售價往往達數十元,主要利潤被流通環節的經銷商和終端銷售商賺取”。隨后,記者與在某醫院任職的唐醫生取得聯系。他仔細看了藥品底價查詢網的藥品報價后表示,“就自己比較了解的藥品來說,這個網站的藥品供貨價基本屬實,沒有什么水分”。
對話網站創始人
“通過民間監督降藥價”
12月12日,華聲在線記者與藥品底價查詢網的創始人衛柏興(化名)取得聯系。衛柏興直言建立這個網站的目的就是讓藥品的供貨價和零售價都透明化,降低老百姓的醫療費用。
衛柏興稱自己是一位在醫藥行業打拼多年的業內人士,因“實在看不慣醫藥行業的太多黑幕”,轉而走向“公開藥品成本,降低老百姓醫療費用”的道路。
據衛柏興介紹,藥品底價查詢網于12月1日建立,當天正是發改委《藥品出廠價格調查辦法(試行)》執行的首日。
“我公布的這些數據來源于藥企和我們公司的訂單合同、發票等,都真實可信”,衛柏興表示,目前公布的14041種藥品價格都是有據可查,還有3萬種左右的藥品已拿到供貨價和零售價,但需拿到相關證據才會在網上公布。
衛柏興認為,“目前藥價高企的一個原因就是老百姓對藥品成本的不知情,隨著自己的網站被越來越多的老百姓知道,醫生們開藥費單的時候也會掂量掂量,至少不會像現在這么囂張。”
衛柏興告訴記者,如果網站反響比較好,將利用自己的關系請一些朋友為大家的醫藥費做鑒定,看是否合理,“最終通過民間監督將醫藥費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