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名消費者律師函發往當當網
超低價格的搶購吸引了大量網購者,這一輪訂單取消也惹惱了他們當中的不少人。現在,超過1500名消費者已經自發組織起來,他們的代理律師余明月說,有關“訂單撤銷”問題的律師函已經發往當當網。
余明月:違反了法律的規定,也違反了一個合同的誠實信用的原則。我們現在提出的主要訴求就是要求當當網繼續履行合同,就指的是當時訂單簽的這個,要繼續履行這張訂單。
當當如何回應消費者維權?記者在兩天中多次聯絡了當當網公關經理。
記者:打擾您,我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記者。
公關經理:不好意思,我正有個很重要的會要開!
記者:我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記者……
公關經理:不好意思,我正在……正在……外面參加一個發布會。
記者:……請問您收到消費者的律師函了嗎?
記者:……請問您收到消費者的律師函了嗎?
公關經理:……不好意思……待會兒再打電話吧。
記者:只是問您您收到律師函了嗎?
公關經理:……不好意思待會兒再說吧。
律師:網絡購物存“潛規則”
集體維權,1000余人的消費者群體人數不少,他們的訴求能否得到支持?著名消費者維權律師邱寶昌認為,訂單并不能簡單取消。
邱寶昌:我下了訂單,那我們雙方就達成了一個買賣合同,那我要求寄,這是有法律依據的,至于你說這樣那樣原因,你能不能充分舉證,你不能充分舉證,你不能是自證清白,所以單方解釋他不同意,要求繼續履行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都可以支持。當然這里面最終是什么情況,我認為還要查明事實。
就在這個月初,當當網因為“一元運動鞋”下單后賣主不認賬而受到關注,不到半個月又出了這樣的烏龍事件,互聯網維權律師游云庭解釋說,網絡購物還是有“潛規則”。
游云庭:所有的商家他都按照法律請律師,制定了他的購物流程,這個流程是相當狡猾的:哪怕是顧客把商品買下來了,并且已經支付了貨款,但是根據你和網站簽訂的用戶協議來說,你只是向網站發出一個要約,我要買你的東西,網站是不是確定買給你,這是網站的決定權。所以從法律上來說,網站標出來的訂單有權不予承認。
烏龍頻出,訂單不定,消費者們還不買帳,但專業人士還是鼓勵消費者繼續維權,而更值得期待的,恐怕是從制度和規則上,對消費者有更多保護。
游云庭:作為律師,我建議消費者可以根據《合同法》另外一條彌補自己的損失:締約過失責任。消費者想和網站簽訂這個合同,在消費者付款之后都沒有確認,這的確給消費者帶來了利益的損失,有關部門可以制定規定解決這個問題,一旦網站虛標價格,標錯價格后,被消費者買下后,如果他不肯認可這個訂單,是不是也要追究網站的締約過失責任,按照消費者支付金額的比例賠償一定的貨款。(記者王嫻 實習記者李梓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