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 (記者 況玉清) 一紙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公告,再一次把公眾的目光聚向了大龍地產數月前的“土地鬧劇”,接下來大龍地產面對的極有可能是涉嫌虛假陳述的制裁。大龍地產今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證監會的通知,公司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立案調查。
雖然大龍地產方面對受到調查的原因閃爍其辭,但對近期關注大龍地產的投資者來說,其被調查的具體原因并不復雜,因為近期不斷有投資者投訴大龍地產在數月前的土地鬧劇中涉嫌虛假陳述,誤導投資者造成巨額投資虧損。
大龍地產控股子公司曾于去年11月20日以50.5億元拍下北京一處住宅用地,風光大顯地當上了“地王”,不過大龍地產很快就因無力繳納土地款項被政府暫停在北京拿地資格,且原來交的2億元保證金已被沒收。由此上演了一出土地鬧劇。
“極可能是土地鬧劇中涉嫌虛假陳述被查!”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主任、合伙人張遠忠告訴本報記者,他正是此前投資者投訴大龍地產的代理律師。近日,他已經收到證監會通知,投訴已受理并將立案調查。
據張遠忠介紹,由他代理的投訴者中,僅一袁姓投資者因受大龍地產虛假陳述誤導,造成的投資損失就達378萬元。據悉,這位袁姓投資者從大龍地產公告成為“地王”之日起就開始大量買入該股,先后買入55萬股。而在他操作期間,大龍地產被曝因欠繳“地王”拿地款被政府部門暫停拿地資格的消息,而后者卻對此公告稱:對公司經營無任何影響,且公司將很快籌集資金交納相關款項。可最后的結果卻是大龍地產不僅沒能補繳欠款,風光拿下的“地王”也被收回,而且就連競拍時交納的2億元保證金也被沒收。
張遠忠認為,大龍地產不僅沒有如實向投資者提示風險,反而還做出明顯帶有誤導性的虛假陳述,導致投資者受“對公司無任何影響,將補交欠款”等虛假陳述誤導,在投資上判斷失誤,造成損失。
張遠忠還透露,不止上述袁姓投資者,二級市場上其他投資者因為大龍地產的虛假陳述導致的損失高達千萬元以上。
如果證監會調查結果屬實,大龍地產會不會成為“銀廣夏第二”?大同證券分析師付永翀認為,在證監會調查結果出來前,還不好判斷這起風波最終會對上市公司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不過,他指出,從以往A股市場類似案例的定性經驗來看,這起事件應該不會對大龍地產形成“毀滅性打擊”。
“投資者索賠額雖然大,但往往最終他們不可能拿到足夠的賠償。”付永翀說,目前大龍地產在經營上問題不大,和當年銀廣夏處境完全不同,所以大龍地產應該不會成為“銀廣夏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