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主自創的室內防雨設備
“今天天氣預報說有雨,不能外出,得在家接雨。”7月24日,面對朋友的相約,海淀區百旺茉莉園[最新消息 價格 戶型 點評]業主崔先生只能無奈地這樣回復。
近日來,暴雨襲擊京城,在人們熱議城市排水管網脆弱、基礎設施滯后的同時,一個更為切實的問題凸顯:屋外大雨傾盆,屋內小雨連綿。百旺茉莉園、金頂陽光[最新消息 價格 戶型 點評][最新消息 價格 戶型 點評]小區等10多個小區都有業主反映,家里被雨“洗刷刷”,其中,百旺茉莉園就有180多戶。繼“樓倒倒”、“樓歪歪”、“樓脆脆”之后,“樓漏漏”又成為房屋質量的一大弊病。
下雨天臥室支帳篷
小區180多戶
家中逢雨必漏
過去的三周,北京的晴天只有一兩天,其余全是雷雨天,百旺茉莉園一期27號樓2層業主金先生飽受漏雨之苦。客廳一角,他準備了大功率探照燈、大盆、帶支架的蚊帳、毛巾等防漏雨設備。
“一下雨,天比較黑,陽臺上哪兒有漏雨點都看不清楚,大功率探照燈是用來找漏雨點的;大盆是用來接雨的,目前我家里有6個漏雨點,就準備了6個大盆,在這個小區住,家里最不缺的就是大盆了。”
“我們家主臥、客廳、兒童房3個房間漏雨,最嚴重的是主臥,一下雨,屋頂一層水珠,滴答滴答地往下掉,用盆接,響聲大不說,還容易濺到身上。怎么辦呢?室外露營不是有防雨帳篷嘛,我們做了變通,買了一個帶支架的蚊帳當‘帳篷’,‘帳篷’上面鋪一層毛巾,毛巾濕透了,換毛巾,挺麻煩的,但至少能讓我們睡著。”金先生一一詳細地介紹了他家獨創的防漏設備。
7月24日下午,記者在金先生家看到,主臥的陽臺內,放著兩個大盆,每個盆里都有半盆泥水,陽臺的墻面濕漉漉的;主臥的頂燈周圍,有一片明顯水痕,下面“帳篷”也支著。“房頂的水,應該是順著樓板從陽臺滲進來的,下雨天就不敢開燈,怕漏電。”金先生補充道。
金先生說,漏雨問題在他們小區很普遍,他所住的這棟樓4層8戶,除一樓有兩戶不漏外,其余6家都漏。隨后,記者走訪了該小區27號樓3層、30號樓3層、7號樓8層等多戶家庭,均看到了屋頂水痕、陽臺窗起鼓、踢腳線被泡等漏雨留下的痕跡。其中,27號樓3層連女士的家里,不下雨時,雨水還順著陽臺里窗滴答滴答地流成串兒。據業主們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以來,因漏雨到物業報修的就有180多戶。
報修5年沒解決
業主自己修了
兩三年后還漏
“這180多戶肯定是相對漏得比較嚴重的,如果小小不言的,好多業主都不報修了,報了也解決不了。”金先生懊惱地說。
百旺茉莉園一期是2006年5月入住的,“我知道頂層容易漏雨,選房時避開了,誰想到買的2層,也會漏雨呀。”對于大面積漏雨,金先生至今都覺得詫異。
之后,金先生就開始了長達5年的報修之路:“裝完房子還沒住進來時,一次,就發現客廳樓頂濕了一大片,趕緊給物業打電話報修,物業的人來了,說回去向領導和開發商匯報,但之后就沒音了。后來有兩年我沒住這兒,一下雨,就趕緊往這兒跑,每年都向物業報修四五次,但5年了也沒解決。”
這5年中,受漏雨問題困擾的百旺茉莉園業主,有的找開發商和物業給修了;有的折騰不起,自己花錢修了;但大部分人還處在找物業、找開發商報修的過程中。“為什么呢,我自己根本不知道該怎么修。我聽說有的業主修完之后,過兩三年又漏了,我看見過他們修,就是用透明膠把漏水點堵上,透明膠一老化、開裂,就又漏了,不解決根本問題。”金先生說。27號樓3層的連女士家的陽臺就是這樣,修之前,漏得嘩嘩的,跟水簾洞似的,自己花錢修了之后,也還是有點漏。
“我們小區現在房屋出現漏雨的業主都愁死啦,5年啦,很多業主年年報修年年漏,屋外大雨,屋內小雨,臉盆接水,拖布擦地,夜里下雨,一夜無眠;白天下雨,擔心回家‘看海’,上班都不安心。我是收房時就發現漏雨了,客廳、臥室、廚房都漏,找開發商修了半年,為了試水,我們家專門買了一根10米長的水管子。修完之后,好一些了,但現在還有地方漏。”30號樓4層業主韓曉耘也無奈地說。
根治辦法找不到
“一到下雨就
找不到開發商了”
“我們小區的房子,從外面看很漂亮,房間空間的設計利用也比較合理,但美中不足是,聽說當初這房子是清華大學的學生設計的,有一些重要的細節沒注意,比如房屋陽臺、露臺的防水問題。后來建筑商在施工時發現這個問題了,但他們本著能省就省的原則,也裝聾作啞不吭聲。再加上我們的墻體磚是那種節能環保的空心磚,這種磚冬暖夏涼,但對施工的要求較嚴,如果不嚴格按照要求施工,就很可能在A處滲進雨水,在B處滲漏出來,比如在頂樓滲進雨水,頂樓施工較到位,頂樓不漏,雨水就順著空心磚向下流淌,流到那些施工不到位的地方,就開始向那些地方滲漏,比如3樓、1樓都有可能出現滲漏,并沿著樓板向屋里滲,這樣就給以后的維修造成了很大的麻煩。”韓曉耘在介紹百旺茉莉園房子普遍漏雨原因時說,但她強調,這個說法還沒有得到物業公司和開發商的證實。
7月24日下午,記者來到小區的物業辦公室,一上2樓,就看到公告欄的7月工作計劃上,其中重要一條就是協助業主修繕漏雨房屋;再往里走,門口擺著一只紅色水桶,從上面漏的水滴答滴答地落進桶里。
“我們這里也漏雨。”負責小區物業的德成永信物業公司客服部相關負責人說。他承認接到了不少漏雨報修電話,其中大部分是從飄窗、陽臺滲進房間的。遇到這種問題,不嚴重的物業可以幫助修補,嚴重的他們也解決不了,只能反饋給開發商——德成興業房地產公司。隨后記者又來到與物業公司同一層的開發商辦公室,辦公室沒人,辦公電話也一直沒有人接。有業主說:“只要一下雨,就找不到開發商的人。”
“我們知道找到物業,也不管用,這個問題確實不是物業造成的,以物業的能力也解決不了,但開發商聯系不上,還總是打太極,你找他維修,他就把責任全部推到業主裝修上,躲得一干二凈。”韓曉耘說。
外墻漏雨點難找
大面積漏水
不是質量問題?
在百旺茉莉園許多業主看來,小區的漏雨問題應該是工程質量問題,但確認這個說法,遠沒那么簡單。
劉天華是百旺茉莉園7號樓業主,2006年收房后對房屋進行了裝修,2007年7月準備入住時,一進屋就傻眼了:“南側書房的屋頂花了,新鋪的地板也泡了。”劉天華夫婦不得不臨時在外面租了房子,去找物業和開發商“討說法”。物業公司的人來看了一下,說是樓上鄰居封陽臺導致的,應該找樓上鄰居。負責樓上陽臺封閉的裝修公司出示了安裝示意圖,并在文字說明中稱,沒有對房屋的墻體及陽臺地面進行任何破壞,沒有任何安裝孔。劉天華夫婦也認為,如果是樓上鄰居封陽臺造成的,不會滲到房間那么深的位置。于是,他們又給海淀區建委寫信投訴。海淀區建委回復:開發商、施工單位認為您的房屋漏水是由于您樓上封閉陽臺所致,因樓上封陽臺時與物業有一協議,發生的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擔,故開發商、施工單位、物業公司認為不對您的房屋漏水負責。回復的后面還附有樓上住戶自愿封陽臺的承諾書。
這樣,劉天華家的房屋漏雨問題就有些說不清楚了,劉天華夫婦堅持認為是開發商的責任,于是繼續投訴,最終,開發商提出以免除1年物業費的方式解決,但因與實際損失距離太大,劉天華夫婦沒有同意。
百旺茉莉園業主也有選擇起訴的,22號樓的樊先生就是其中之一。“漏了找,找了修,修了還漏,我也是實在沒辦法才走這條路。”目前,樊先生的案子還沒有開庭。
百旺茉莉園的漏雨是不是質量不合格導致的?北京工程質量協會會長劉國琦說:“樓房漏雨的原因很多,特別是裝修過的房子,有工程質量問題,也有業主裝修時破壞防水造成的,沒到現場,很難斷定。”但拋開百旺茉莉園的個案,劉國琦提到:“除了樓房頂層容易漏,現在有的樓盤陽臺也有類似問題。陽臺以前是敞開的,執行的是一種設計標準,開發商做成封閉的之后,還按這個設計做,就有問題了。另外,現在飄窗的設計也很多,飄窗對施工的要求高一些,施工不到位,也容易從外往里滲雨。”
百旺茉莉園有業主表示,即使是質量問題,如果能找到漏雨點,自己也花錢修了。但一家監理公司的經理介紹,樓體外墻的漏水點很難找,如果找到,修理也不是太難的事。
這位經理還介紹,在房屋驗收時,開發商和有關部門比較關注的是屋面防水,比如樓頂、衛生間等,都做閉水試驗,但針對樓體外墻的防水,就沒什么規定,因為樓體外墻存不住水,如果驗收時不是雨季,很難發現問題。另外,相對于其他房屋質量問題,樓體外墻漏雨多由防水、局部水泥配比不合理等原因造成,不是主體結構問題,開發商和相關部門重視程度不夠。
“不管是什么原因,也不管維修難度有多大,總要解決呀。我們小區漏雨問題是越來越嚴重了,不光家里漏雨,公共區域也漏了,現在二期好多電梯井都被水淹了,電梯也都停用了。”7月25日,百旺茉莉園有業主焦急地打電話說。“惱火呀,中午回家,看到主臥屋頂上有許多水珠,吸頂燈也被泡了,床上的被褥也被雨濕透了。”金先生也說。現在,讓百旺茉莉園業主焦急、惱火的已經不僅僅是漏雨本身了,更多的則是面對漏雨范圍的不斷擴大,而只能望雨興嘆、無能為力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