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陽16中立柱倒塌砸死學生 家長疑其豆腐渣
6日上午,洛陽市十六中一棟兩層教學樓一樓的立柱突然倒塌,正在課間玩耍的一名13歲初中生不幸被砸中,當場身亡。倒塌的立柱里面沒有發現一根鋼筋。目前,洛陽市西工區已著手排查全區其他中小學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初二男生課間玩耍被砸身亡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位于洛陽市西工區紅山鄉楊篆村附近的洛陽市十六中。得知記者采訪,該校多位職工阻撓記者進入學校,并聲稱“學校領導不準記者靠近事故現場”。
在紅山鄉政府附近,記者見到了焦急等待事故善后處理結果的多位死者家屬。他們介紹,死者叫李璐帆,今年13歲,是洛陽市十六中初二學生。6日上午10時03分左右,也即第二節課后課間操時間,李璐帆和幾位同學在該校一棟兩層教學樓一樓玩耍時,一根立柱突然坍塌,致使李璐帆當場身亡,現場慘不忍睹。
此前,洛陽市西工區紅山鄉中心學校校長劉文端介紹,事發時,大多數學生已回到教室準備上課,初二學生李某和另外兩個男生在教室門口走廊的柱子旁玩耍,當時李某抱著柱子,另外兩個男生拉著他的衣服往后拽,這時柱子突然倒塌,李某躲避不及,被落下的磚石砸中頭部不幸身亡,另外兩名學生無恙。
倒塌的立柱內未見一根鋼筋
教學樓走廊的立柱怎么會如此脆弱呢?李璐帆的多位親屬表示,事發后,他們在現場發現,雖然倒下的柱子上貼有白色瓷磚,看上去很結實,但柱子里一根鋼筋,甚至鐵絲都沒有。而且,柱子與挑梁明顯不是一體。同時,他們多次聽到該校學生議論,立柱倒塌在該校已不是第一次了。此前,立柱倒塌過,只是沒有傷及師生,因此也沒有引起學校重視。
據當地村民介紹,出事的兩層教學樓始建于1997年,建成時是挑梁結構,一樓沒有立柱。可能是學校考慮到二樓學生多,在走廊上活動的時候擔心挑梁承重不夠易發生危險才加建立柱的。但此說法沒有得到校方和學校主管部門——洛陽市西工區教育局的證實。
西工區排查中小學安全隱患
“十六中原來屬于郊區管,屬于郊區中學,后來才收歸西工區管理。至于教學樓為什么要加立柱,我到現在也不明白。”洛陽市西工區教育局姚局長說,事故發生后,洛陽市及西工區主要領導迅速趕到事發現場調查處理此事。
6日下午,原洛陽市十六中校長張廷偉被就地免職,紅山鄉中心學校校長劉文端暫時代理十六中校長一職;西工區紀委牽頭組成事故調查組全面調查此事;西工區建設局則組織對教學樓和立柱進行質量鑒定。同時,召開全區中小學校長會議,著手排查其他學校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東方今報
校舍安全不該由孩子生命檢驗
評論員 趙志疆 10月6日上午,洛陽市第十六中學一名13歲初二男孩兒在課間玩耍時,該校一棟兩層教學樓一樓的立柱突然倒塌,致使其當場被砸死。對此,死者多位家屬提出質疑,如此質量的教學樓是怎么驗收投入使用的?
悲劇發生后,校方的解釋令人大跌眼鏡——當時李某抱著柱子,另外兩個男孩拉著他的衣服往后拽,這時柱子突然倒塌。不知道幾個尚未成年的孩子究竟有多大力氣,竟能將支撐校舍的立柱一拉而斷?
比“當初怎么驗收投入使用”更引人發問的是,該校立柱倒塌已非首次,只不過當時僥幸沒有傷人而已,那么,上次立柱倒塌之時,是否也有孩子抱住了立柱拉拉扯扯呢?如果說加蓋立柱時的粗制濫造是僥幸心理在作怪的話,當第一根立柱倒塌依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直至立柱的再次倒塌奪去如花生命的時候,學校管理者對學生安全的漠視暴露無遺。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事故發生之后,學校不是積極配合整改、躬身反省,而是首先想到封堵記者、推卸責任,此情此景,不由得使人悲憤難耐。
舉國震驚的汶川大地震中,7000多座校舍轟然倒塌,萬余師生魂飛天國。為了吸取汶川大地震的教訓,教育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在9月1日開學前,排查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校舍抗震安全。通知要求,對學校的每棟建筑物、構筑物等進行逐項檢查,特別是要將2001年以前建設的磚混結構的學校校舍作為排查工作的重點。那么,洛陽市第十六中學有沒有經過詳盡檢查,為什么沒能及時發現這并不隱蔽的隱患?推而廣之,各地存在類似安全隱患的校舍到底還有多少?
某種程度上說,尋常日子倒塌的立柱比地震中坍塌的校舍更加可怕,經歷了慘痛的地震以及拉網式的排查之后,悲劇為什么還會再次突然襲來?這樣的校舍狀況以及這樣的學校領導,叫人如何放心得下?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此次悲劇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校長被就地免職、校舍面臨全面的質量鑒定。僅就事故本身而言,如此雷厲風行的應對值得稱道,即使如此,還是給人留下了些許遺憾——如果針對校舍安全的質量鑒定能夠更早一點、更全面一些,今天的悲劇也許不會上演。
悲劇已然無法挽回,唯希望此次悲劇能夠喚醒學校管理者更多的責任意識,以及相關部門對校舍質量更大的重視。無論如何,校舍的安全都不能由孩子的生命去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