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酷暑,很多人會選擇街邊現做現售的奶茶。在濱江道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售價四五元不等的各種奶茶很受歡迎。據不完全統計,本市這樣的奶茶飲品店已有幾百家之多。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大部分奶茶并不是消費者以為的“鮮奶+茶”,而是由“奶精+ 茶粉或果粉”等原料勾兌而成,這種秘而不宣的調配方法已成行業“顯”規則。
記者調查:珍珠奶茶=奶精+茶粉+水
學化學出身的郭先生在南開區一家飲品店喝奶茶,正巧遇上店里進貨。郭先生無意間瞄了一眼,一個個大口袋上分別寫著吸管、果粉、奶精。郭先生心里咯噔一下,他知道,奶精是一種調味品,并不是從鮮乳中提煉出來的。“難道奶茶用的是奶精而不是鮮奶?”他找到店員想問個明白,但問了幾個人都說不出個究竟。
昨日下午,記者在南樓附近一家甜品飲料店看到,消費者排隊購買珍珠奶茶,根據口味不同、分量不同,價格略有不同,一般每杯在4-6元之間。記者詢問店主,為什么制作珍珠奶茶的過程中沒有看到加入鮮奶的程序,而是直接用一些原料勾兌而成?店主直言不諱地表示,珍珠奶茶就是奶精、茶粉、木薯粉(奶茶中的珍珠)等原料加水沖兌而來。“我們也想用鮮奶,但成本太高,競爭又這么激烈,只好用奶精。”這位店主表示,要是加牛奶,至少要加半袋才有奶味,成本至少增加了1元,加上其他各種費用,一杯珍珠奶茶的成本至少要3元。記者在街頭隨機采訪了很多買珍珠奶茶的消費者,基本沒有人知道珍珠奶茶是用奶精做成的。
隨后記者以加盟者的身份致電某連鎖甜品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劉先生,劉先生表示,開一家加盟甜品飲料吧的費用包括加盟費、保證金、裝修費和設備費用等(不算店面、房租),四五萬元左右。成本方面,公司會保證銷售每杯飲品的利潤不低于50%。“公司對于飲品的成分原料都會有統一安排,比如珍珠奶茶中的奶精、果粉等原料,公司會統一配送。”劉先生直言不諱。
沒奶沒茶一杯成本不足1元
喝下一杯“果粉+奶精+茶粉”勾兌的“化工產品”,成本要多少錢?記者來到東麗區何興莊批發市場一探究竟。一聽記者要采購奶茶原料,某食品添加劑商行的店主向記者推薦起奶精和果粉。1kg/包的奶精15元,1kg/包的果粉也為15元。這位店主說:“這個量足夠調制五六十杯奶茶,算下來,調制一杯珍珠奶茶的最低成本在 1元左右。”
很多食品原料加工廠還把業務拓展到網上,報價都很便宜:檸檬、芒果、木瓜等果粉1kg均是18元,草莓、柳橙、葡萄等濃漿1.8L均是23元,這種分量至少可以調配50杯。
專家說法:大量攝入添加劑有害身體
天津市奶業協會秘書長劉壯表示,奶精并非奶粉或牛奶產品,“是純加工出來的,跟奶一點關系也沒有。”
據天津科技大學碩士生導師、食品添加劑專家汪建明介紹,奶精為植脂末又稱粉末油脂、脂肪粉,是以精煉氫化植物油和多種食品輔料為原料,經調配、乳化、殺菌、噴霧干燥而成。
該產品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水溶性、穩定性,用于各種食品中可提高營養價值和發熱量、提高速溶性和沖調性、改善口感,使產品更加美味可口。“由于奶精的主要成分是氫化植物油,因此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會增加血黏度。”她表示。而茶粉在制作過程中也加入了香精、乳化劑、增稠劑、色素等物質。“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體內后一般會攻擊人體最薄弱的環節,所以每個人的表現不盡相同,但是最可能的是給解毒器官——肝臟造成損害。”她說,“食品添加劑按照國家統一標準添加在指定食品中一般是安全的,但是大量攝入純食品添加劑制作的食品必然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劉壯告訴記者,目前,全國范圍內沒有調配奶茶的相關標準,加多少奶精都由企業或調配師自己說了算。雖說飲料類飲品是允許使用奶精、茶粉的,但總要有個限度,希望相關協會等行業組織能盡快牽頭制定相關標準。
消協觀點: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
對此,市消協投訴部負責人表示,如果消費者購買的珍珠奶茶中確實不含奶,而只是用奶精勾兌,并且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那么商家就涉嫌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明確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簡稱為知情權。也就是說,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對商品和服務的有關真實情況進行全面和充分地了解。消費者產生某種消費欲望以及真正實施消費行為,是建立在對該商品和服務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之上的,因為任何一個消費者都不會花錢去進行一種自己一無所知的消費。從商業道德上講,誠實信用是交易雙方應遵守的基本準則。它要求交易者意思表示真實,對與交易有關的情況不得隱瞞,不得作虛假的表示,以增加交易的透明度。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平等交易。如果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過程中,經營者采取不正當手段或者故意隱瞞所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情況,那么就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珍珠奶茶的制作過程中,商家用奶精代替了牛奶的成分,卻沒有向消費者告知,這種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如果商家讓消費者誤認為是添加的牛奶成分,那么還有可能涉嫌欺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