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調查:
有消費者被誤導而購買
日前,記者在家樂福康王店的啤酒貨架見到了林先生所說的這款金百利菠蘿啤。
這款產品的正面醒目地標注著三個綠色的大字“菠蘿啤”,同時正面標著“PINEAPPLE BEER”等英文字樣。但是“菠蘿啤”三個大字上面“新型啤飲料”的字號就要小很多。
“正面這么大的字體寫著菠蘿啤,不是啤酒是什么?”記者拿著金百利菠蘿啤隨機采訪了15名消費者,13名消費者第一反應都認為這是一瓶啤酒。
而當記者將一側的標簽展示給消費者告訴他們這實際上是一款果味碳酸飲料時,有10名消費者大呼廠家在誤導消費者。
“正面用這么醒目的字體寫著菠蘿啤,真正的身份卻掩藏在側面的標簽中,如此標注,廠家分明是在誤導消費者。”對此,市民王先生頗為氣憤。
記者在家樂福康王店看到,因為這款金百利“菠蘿啤”僅售1.4元一罐,相對便宜的價格還是刺激了不少消費者的購買欲,其中不乏一次買好幾罐的。
“寫著菠蘿啤,還以為它是啤酒,而且價格又那么便宜,所以買來試試,”王先生表示,“怎料卻中了廠家的文字圈套。”
專家解惑1:標識自相矛盾不合規(guī)范
根據(jù)我國《啤酒》GB4927-2008的規(guī)定,菠蘿啤屬于果蔬味啤酒,在保持啤酒基本口味的基礎上,添加了少量食用香精,具有相應的果蔬風味;其他配料應要求符合相應啤酒的規(guī)定,必定要有麥芽、酒花為原料。而從金百利“菠蘿啤”外包裝的標注來看,其不含有麥芽成份,不能稱之為啤酒。
廣東某啤酒企業(yè)一技術人士告訴記者,這款產品正面的標識“PINEAPPLE BEER”意為“菠蘿啤”,側面的品名則是“果味碳酸飲料”,兩者顯然是自相矛盾的。按照我國GB7718-2004《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要求預包裝食品,可以同時使用外文,但應與漢字有對應關系。這款產品中英文標識不一致,有欺騙消費者的嫌疑。
專家解惑2: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
僅僅是標簽的問題并不會威脅到消費者的健康,但當記者仔細閱讀其側面的標簽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更值得關注的問題:從去年到現(xiàn)在,食品添加劑問題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關注,金百利菠蘿啤無論作為啤酒還是飲料,均涉嫌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
華南理工大學輕工與食品學院林偉鋒博士就食品添加劑問題接受信息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GB2760《食品添加劑使用衛(wèi)生標準》對各種添加劑在食品中的添加及使用量有嚴格的規(guī)定,在食品生產過程中,某種添加劑能加入哪些食品中標準作了詳細的規(guī)定。
從標簽上看,金百利菠蘿啤配料為純凈水,食品添加劑有二氧化碳、檸檬酸、甜蜜素、菠蘿食用香料、檸檬酸鈉、安賽蜜、啤酒花(9.86,-0.13,-1.30%)提取物、苯甲酸鈉、糖精鈉、檸檬黃、日落黃。如果這款產品是啤酒,甜味劑(甜蜜素、安賽蜜、糖精鈉)、著色劑(檸檬黃、日落黃)、防腐劑(苯甲酸鈉)不能作為啤酒的原料,超出使用范圍;如果將其理解為碳酸飲料,其食品添加劑中“啤酒花提取物”并不在GB2760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的范圍內。因此,無論是作為啤酒還是果味碳酸飲料,金百利均涉嫌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
行業(yè)影響
或沖擊菠蘿啤產業(yè)的良性發(fā)展
在消費者看來,金百利“菠蘿啤”標識不清有誤導其消費的嫌疑。而在一些啤酒行業(yè)的專家看來,該產品的做法存在沖擊整個產業(yè)良性發(fā)展的隱憂。
“越來越多的廠家加入到以菠蘿啤為代表的果味啤酒市場的競爭中,有利于將市場蛋糕做大,但前提是競爭應該是良性和正當?shù)摹O窠鸢倮@樣在碳酸飲料的包裝上標菠蘿啤的做法,容易讓消費者有‘山寨’的感覺,從而對同類產品產生不信任,其結果可能會沖擊到果味啤酒產業(yè)的發(fā)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資深啤酒業(yè)觀察人士對此深感憂慮。
消費提醒
留心食品標簽保障自身權益
盡管自6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食品安全法》對整個食品行業(yè)進行了洗滌,而且國家對食品安全的監(jiān)管也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食品行業(yè)的一些亂象并不能完全連根拔除。雞精、牛肉精不一定含有雞肉或者牛肉、奶精也不一定含有“奶”,而標稱“菠蘿啤”也不一定就是“啤酒”等等消費“陷阱”似乎無處不在。
有關專家提醒: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都要多留個心眼,要學會閱讀標簽,通過辨認標簽信息來保障自己的權益。消費者應仔細對比標簽“名稱”與“品名 ”、“配料”等信息是否相符。例如,有些產品在包裝上寫著“橙汁”,在配料表中則寫著水、食用香精,這表明廠家是利用橙味香精調制出來的果味飲料來冒充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