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12月20日消息 對于網友所說的營養快線乳飲料晾干后出現“膠狀物”一事,昨日,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特發表聲明,稱營養快線符合國家各項安全標準要求,消費者可以放心飲用。對此,中國之聲(微博)特約觀察員王健(微博)特作如下點評。
王健:今年,食品安全的話題從3·15開始就沒有停過,3·15央視曝光了雙匯瘦肉精事件之后,雨潤事件、塑化劑的事情、陳醋門、味千拉面骨湯門、三大冷凍食品金黃色葡萄球菌超標、地溝油,一直就沒有停過。除了食品安全還有產品質量、欺詐的問題,例如達芬奇家具等。事件多了就很容易讓消費者在第一時間先入為主,往往讓商家百口莫辯。
我們不講新聞事實,從傳播規律來看,其實不管哪一次事件,企業溝通意識、宣傳意識亟待提高。每一次類似事件,我們的涉事企業一遍又一遍重復著同樣的錯誤:
錯誤一:反應慢。
錯誤二:被動應付。例如,記者不斷求證不得回應。
錯誤三:回應不到位。例如,達芬奇在沒有找到有力證據反駁“產地門”的時候倉促召開發布會。面對“產地門”這樣一個嚴重的問題,達芬奇公司首席執行官在面對媒體質疑時,卻始終避而不答,竟然一個勁地哭訴自己的創業史,這顯然對于解決問題沒有任何意義。)
錯誤四:小肚雞腸、斤斤計較。
這一次娃哈哈的做法,果斷回應、主動回應。新聞稿非常到位,解釋了絕大多數質疑。心態平和。“對廣大消費者和媒體對我司產品一直以來的關注,我們深表謝意。”
當然,娃哈哈回應的對不對,是不是事實,不是我評論的目的;是不是真相也有待于相關部門調查,但就溝通技巧,回應方式而言,很多企業要向娃哈哈學習。
唯有及時、透明、公開發布消息,知錯能改,方能取得民眾諒解,才是化解危機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