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毒柜里的餐具位置一直沒有變過
巴適,是四川的一句口頭禪,有“好、舒服”的意思。武漢的“巴適”,是主打川菜的餐館,現(xiàn)在在江城已經(jīng)有了好幾家店,而且生意火爆。
但在巴適吃飯,真的很“巴適”么?近日,讀者王先生向本報反映,巴適的衛(wèi)生條件存在問題:餐具碗筷不干凈,也未消毒。
近日,記者先后以傳菜員、廚房學(xué)徒身份,對巴適岳家嘴店和武漢天地店進行了暗訪,情況確如王先生所說,碗筷未消毒,上菜時,不干凈的餐盤僅用抹布擦拭。另外,記者還意外地發(fā)現(xiàn),上菜前員工先“嘗鮮”的情況并不鮮見。最讓人吃驚的是,客人吃剩下的紅辣椒,竟然回收做成碎辣椒,當成調(diào)料放入菜中,再次被端上客人的餐桌。
消毒柜三天保持原樣
記者在兩家分店都目睹了洗碗的整個過程,餐具沒有消毒。
岳家嘴店共有四層,一樓和二樓都有洗碗間。一樓洗碗間由樓梯下面的一個閣樓改裝而成,里面并無消毒柜。記者在二樓洗碗間,用特殊設(shè)備拍到洗碗的整個過程。
餐具被送至洗碗間后,洗碗工先把餐具中的剩菜刮到一個大的藍色垃圾桶里,然后在放有洗潔精的水槽中用洗碗布擦洗一遍,再放到一個裝有清水的水槽中過一遍,最后直接放入儲存柜中。清洗一個餐盤,5秒鐘都不需要。不少被清洗過的盤子上依然還留有油污。
記者看到,放有洗潔精的洗碗槽中,水上漂著一層油污,水變成了黃色,看起來已經(jīng)很臟了,洗碗工卻一直沒有換。
在二樓洗碗間的角落里,放著一個消毒柜,消毒柜顯示電源已插上。記者看到消毒柜里的餐盤上還有不少殘漬。記者經(jīng)常抽空余時間到消毒柜前查看,三天時間里,里面餐具的位置和數(shù)量一直沒有變過。而且,記者經(jīng)常被安排把洗碗間儲存柜里洗好的餐盤直接端到廚房。
記者在武漢天地店看到的情況基本類似:清洗過后的餐具依然還能看到油污,消毒柜完全是擺設(shè)。
記者另外的工作就是,將每一道菜所對應(yīng)的餐盤從儲存柜里拿出來,放到廚師旁的桌子上,菜做好后,再端到傳菜的位置。在暗訪的這幾天時間里,記者看到不少盤子上面還有油污。遇到這種情況,記者每次都把餐盤拿到水龍頭再沖洗一遍。而其他的學(xué)徒都是用桌子上的抹布,把盤子上明顯的污漬擦干凈。而這個抹布的另一個用途,就是擦拭桌子上的油污。一天下午,記者還看到這個抹布出現(xiàn)在專門裝蒜泥的盒子里。
辣椒回收后再上餐桌
辣椒重復(fù)使用,或許很多食客都不敢想象,這樣的事情竟然發(fā)生在自己曾經(jīng)吃過飯的餐館。記者在武漢天地店暗訪時,意外發(fā)現(xiàn)巴適重復(fù)使用辣椒的秘密。
一天下午,記者在廚房和大廳的過道角落里,發(fā)現(xiàn)一個藍色的大盒子,據(jù)記者目測,盒子的容量約40升,里面裝了一些小紅辣椒。仔細觀察,辣椒上沾滿了油,里面摻著一些花生米和芝麻。
次日下午6時左右,藍色的盒子依舊放在那里。記者看到,一位女服務(wù)員把一盤客人吃剩下的辣椒倒進盒子里。記者走近藍色盒子,里面的辣椒差不多裝滿了,經(jīng)過查看,原來是名菜“辣子雞”里的辣椒。
為什么把客人吃剩下的辣椒裝到這個盒子里?回收了有什么用?記者帶著疑問,不時抽空去看看盒子里的情況。
直到第三天上午,記者的疑問終于有了答案。
當天上午11時左右,記者看到,一個廚師把這個藍色盒子端到后廚,然后用瓢把辣椒舀入一個電動機器里,不多會兒,碎辣椒就從機器的另一頭出來了。制作出來的碎辣椒被裝到一個白色盒子里。記者在一旁偷偷拍下了這個過程。
這個廚師吩咐站在一旁的記者把藍色盒子放回原地,他把裝滿碎辣椒的白盒子端到了另一個廚師旁的桌子上。12時左右,廚房里漸漸忙碌起來,記者看到這個廚師在做基圍蝦這道菜時,用勺子舀了小半勺白盒子里的碎辣椒放到鍋里,放入這些碎辣椒的菜隨后被端上了客人的餐桌。這個廚師做的菜還包括香鍋牛蛙、毛血旺等。
上菜前學(xué)徒先“嘗鮮”
在暗訪的三天時間里,記者發(fā)現(xiàn),巴適后廚“嘗鮮”的現(xiàn)象較普遍。
記者第一天上班,11時30分左右,廚房里的菜陸續(xù)做好了,一個學(xué)徒端著一碗大閘蟹,送至傳菜的位置,記者看到他嘴里不停地嚼動著,嘴外還露出半條螃蟹腿。
學(xué)徒在端菜的時候,經(jīng)常先用手拿起一點放到嘴里,再把菜端走。經(jīng)過幾天觀察,記者發(fā)現(xiàn),“嘗鮮”的時間主要集中在中午12時40分左右以及晚上8時左右。這兩個時間顧客相對較少,廚房里的工作人員都有空閑,廚師偶爾也會用手抓一點菜吃。記者粗略統(tǒng)計了一下,一天時間,“嘗鮮”就有不下20次,香烤肉、基圍蝦是“嘗鮮”比較多的菜。
讓記者感到驚訝的是,后廚員工“嘗鮮”都顯得有恃無恐。主廚偶爾也會看到,卻未制止。有一次,一位廚師主動讓記者嘗嘗他做的沸騰魚味道如何,記者拿筷子夾起一塊魚,正好被主廚撞見,但是并未被制止。
還有一次,客人要求把一盤腰花重新加工下,加工完后,一個廚師和兩個學(xué)徒一人抓了一塊放到嘴里。
切菜配菜均赤手上陣
記者在武漢天地店上班第一天,就被安排把生姜切成姜末,但除了一套工作服外,并沒有發(fā)放一次性手套。記者看到,從切菜到配菜,廚房的工作人員全部是赤手操作。有的切菜員工時不時拿出手機玩一會兒,然后繼續(xù)切菜。
上午11時40分左右,后廚開始忙碌起來,記者被安排在一位廚師旁打雜。一個學(xué)徒向記者演示了沸騰魚的配菜過程:先抓上一把豆芽放到一個大碗里,生魚塊加上調(diào)料用手攪拌,廚師把魚塊油炸過后放到豆芽上,學(xué)徒再用手抓一些蒜泥、辣椒、花椒等配料放入碗中。在這個過程中,學(xué)徒全部赤手完成。配完這道菜后,這個學(xué)徒又繼續(xù)配其他的菜,而他的手上還沾有很多蒜泥。
無任何證件也可上崗
兩次暗訪,記者在巴適兩家分店共上班5天時間,除了身份證外,并未被要求出示健康證等其他證件。
在岳家嘴店,一位領(lǐng)班在和記者進行簡單交流后,就讓記者當天正式上班。這位領(lǐng)班告訴記者,需要交身份證作為工作服抵押。記者詢問是否需要帶其他證件,領(lǐng)班表示并無要求。
在武漢天地店,記者說明應(yīng)聘來意后,一位服務(wù)員拿來了一張表格,記者在上面只填寫了姓名、年齡、工作經(jīng)驗等信息,其他信息均未填寫。隨后,廚師長看了記者的基本信息后,詢問記者“是否有工作經(jīng)驗”及“愿意干多久”兩個問題后,便讓記者第二天正式上班。“面試”時間不過兩分鐘。
兩次應(yīng)聘,對方都未要求記者出示健康證明,唯一要求出示的身份證,記者也以忘帶為由推托未交。也就是說,記者上崗的5天時間,未出示任何證明。(楚天金報訊 記者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