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門”里查出無證生產速溶粉
“日心”牌豆漿粉20元一袋能調制100杯豆漿,質監部門已依法查處
晨報記者 張昱欣 實習生 雷媛
部分知名餐飲連鎖企業用沖制豆漿代替現磨豆漿余波未了,記者調查探訪中意外發現藏匿市場的問題豆漿粉,一種品牌為“日心”的豆漿速溶粉昨日經質監部門檢查認定,確系無證生產加工產品。
問題速溶粉無“QS”標志
本周二,本報暗訪了人民路上的多家飲品調制粉商店(詳見本報8月3日報道)。在其中一家店鋪門口,店主向記者推銷起一種 1000克袋裝規格的豆漿粉。在靚麗的外包裝上,印有“日心”牌商標標志,袋子正中大字則為“來一杯豆漿速溶粉”,口味為“芝麻豆漿”。在袋子反面的簡介上,該豆漿粉自稱是“上海食品行業權威研究開發的一款深受廣大客戶歡迎的飲品”。產品主要成分為大豆粉、芝麻粉、植脂末、白砂糖、蛋白糖,不過沒有“QS”認證標志。
按照包裝袋上推薦的1:25沖泡比例推算,調制一杯250毫升的豆漿只需用10克這種豆漿粉,也就是說1000克可以調制100杯豆漿。這種豆漿粉的售價為20元一袋,而記者另外取樣的一種同規格豆漿粉售價則為25元,且其推薦的沖泡比例僅為1:7。
生產許可證已過期
帶著疑問,記者就上述情況向市質監部門進行了反映,市質監局立即組織展開調查。結果發現,今年6月2日,市質監局食品所執法檢查人員在對位于寶山區大康路399號的上海緣坊食品有限公司進行執法檢查時,查見該單位車間內存在生產加工果味粉的情況,產品外包裝標識制造商為上海日心食品有限公司。緣坊食品于2010年2月1日將部分廠房租賃給上海日心食品有限公司,日心公司在出租廠房內生產加工豆漿粉;而日心公司又于今年1月1日將部分場地轉租給外地來滬人員吳學周生產果味粉,所用的外包裝也是“上海日心食品有限公司”的包裝。
經調查,上海日心食品有限公司在2007年11月28日獲得過“飲料(固體飲料類)”的食品生產許可證,但2010年11月28日許可證到期未再延續換證。現場執法人員對生產豆漿粉、果味粉的原料、設備進行了扣押封存。
近日,質監部門接到舉報后,又對該廠址進行了檢查,現場查見上海日心食品有限公司有食品流通許可證,但現場未查見再繼續生產加工的痕跡,扣押封存的原料和設備保持原狀。質監部門將把情況通報工商部門,并依法對上海日心食品有限公司的無證生產加工行為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