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豐臺區盧溝橋鄉齊莊子村內的一處黑作坊,添加工業堿(俗稱砒霜)制作豬腸。據該村村民反映,這個黑作坊租住在一個神秘的小院里已有半年多了。黑作坊內的一名男子說,他們每天可加工豬腸近千斤。
本報記者暗訪數日后發現,這些有毒豬腸流向岳各莊批發市場、看丹橋外的冠京隆綜合市場。
烹制豬腸
工業堿倒進鍋里攪拌
出租院內飄出惡臭味
豐臺區盧溝橋鄉齊莊子村的面積不到兩平方公里,村民不過百戶。從去年年底開始,每到傍晚,陣陣豬內臟的惡臭彌漫在整個村子上空。
有村民發現,臭味是從村西頭的一個出租院內飄出來的。這個神秘的院子平時大門緊鎖,中午時分會有一輛灰色面包車開出去,數小時后再返回。到了晚上,依稀可見院內平房中有火光透出,好像有人在用大鍋煮東西。“院子里的人很警覺,平時不與鄰居交往。”據村民反映,半年多來沒有外人進入過這個神秘的小院。
該村村民的飲用水來自村里挖掘的地下井。近半年來村民發現,每到小院開始生火煮東西時,村民家里的水龍頭就斷流了。今年夏季的幾場大雨后,水龍頭里流出的水能喝出一股淡淡的豬腸子味道。“如果不是惡臭的氣味每天都在飄散,而且還影響了村民的飲水,我們也許根本不會發現這個地方。”一名細心的村民懷疑,這個小院里很可能是一個加工豬腸子的黑作坊。
“嗆,真嗆,受不了”
9月14日晚上8點左右。比起城里的喧鬧,這個位于豐臺區與石景山區交界處的小村子顯得格外寧靜。
記者剛一進村,一股豬腸子的惡臭味撲面而來。在自南向北的第二條胡同的最西面頂頭,記者找到了村民舉報的黑作坊。這是一個面積有200平方米左右的院落,一個鐵柵欄門上了鎖,旁邊是一堵磚墻,貼墻蓋的一間平房里燈火通明。透過磚縫,記者看到一名男子正往一口大鍋里添水。隨后,他戴著口罩和手套從外面拎來一個包裝袋,把里面的白色晶體倒進鍋里攪拌。
令人震驚的是,包裝袋上清晰地寫著“工業堿”幾個字。接著,該男子與一名同樣“裝束”的女子把一盆盆豬腸子倒進大鍋,用一只大鐵鏟在鍋里不停地攪動。兩人往灶里添完柴火后來到室外,他倆摘下口罩,一邊擦汗一邊說:“嗆,真嗆,受不了。”
數分鐘后,水燒開了,一鍋豬腸制作完成。剛才的兩人再次“全副武裝”進入屋子里,把豬腸撈出后放在屋外用水沖洗,然后再分別裝進黑色的塑料袋或箱子里。在沖洗豬腸后,大量的污水被直接排放到院子內,然后滲入地下。
流入市場
女攤主勸記者“最好別吃”
送貨摩托車開到看丹橋
經過多日的暗訪,記者發現黑作坊每天的活動很有規律。每天中午,由一輛牌照為“京GHK666”的灰色面包車到天津附近一家屠宰廠進貨,下午返回;天一擦黑,開始加工豬腸,大約夜里11點前后完工;次日凌晨4點半,制作好的豬腸裝上車;4點40分左右,灰色面包車首先送貨。這輛面包車的司機是個微胖的中年男子,副駕駛是個20多歲的小伙子,大部分豬腸都是由他倆負責運輸;5點左右,一輛帶篷的摩托車開出小院;早晨7點前,面包車和摩托車先后返回。
那么,這些有毒的豬腸到底流向了哪里?
9月16日,凌晨1點左右。記者再次來到黑作坊墻外,此時黑作坊已停止了加工。借助微弱的月光,記者隱約看到院子里擺滿了裝著豬腸的箱子和塑料袋。為了探求這些豬腸的去向,記者將車停在村口靜靜等候。
凌晨4點20分左右,院子里傳出幾聲狗叫,接著是一陣摩托車的馬達聲。不一會兒,一道強光隨著馬達聲越來越近,一輛沒有牌照的帶篷摩托車從黑作坊的大門里開了出來。記者發動汽車,與摩托車保持100米左右的距離跟了上去。輾轉近半個小時后,摩托車來到西南四環看丹橋外的冠京隆綜合市場。
摩托車司機找到豬肉攤位里一名穿著印有“冠京隆市場”字樣工作服的男子,兩人有說有笑,一起回到停車場,將幾大箱豬腸抬到攤位。過秤、結算后,摩托車司機面帶微笑,懷揣沾滿豬油、腥臭味的鈔票揚長而去。
工商稱豬腸有毒
天色轉亮,冠京隆綜合市場里人頭攢動,許多飯館老板、附近居民一大早就來了。此時,那個出售豬腸的攤位上,售貨者換成了一名女子。經記者粗略統計,截止到上午11點,該攤位共賣出了上百斤豬腸,其中有一次只買幾斤的居民,也有一出手就買數十斤的大客戶。
中午時分,記者自稱是一家飯館的老板,與這名女攤主搭話:“聽朋友介紹說,你家的豬腸不僅成色好、分量足,而且還挺便宜?我準備長期在你這兒訂貨。”
見有“大客戶”上門,女攤主格外熱情:“兄弟,4塊錢一斤,長期訂貨還有優惠。”據女攤主講,她與附近許多餐館的老板、食堂的采購員都很熟,已合作了很久。
“其實我挺喜歡吃熘肥腸,這腸子成色不錯,回家我先做點嘗嘗。”記者說。一聽記者要自己先嘗嘗,女攤主的臉色突然嚴肅起來,她四周張望了一下后叮囑記者:“小兄弟,我看你也是個實在人,大姐和你說句實話,最好別吃。”
“為什么啊?難道腸子有問題?”
“絕對沒問題,我都賣了半年了,有問題早被查了。”
“那是怎么回事呢?”
“沒事,你別多問了,小老弟,放心買吧,吃不壞的。”
談話間,又有一名老大爺購買了兩斤豬腸,說回家做鹵煮。
隨后,記者也買了10斤豬腸。這種豬腸呈白色,外表嫩滑,粘稠有質感,但大腸內的糞便殘渣清晰可見。據豐臺區工商局執法大隊工作人員介紹,這種添加工業堿的豬腸有毒。工業堿是國家明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有毒化工原料,正常人食入5至50毫克砷即可中毒,食入0.06-0.3克可致死。
送貨者稱
每天能賣“千八百斤”
面包車開進岳各莊市場
9月22日凌晨4點40分,那輛牌照為“京GHK666”的灰色面包車,趁著夜色駛出齊莊子村的神秘小院。從大瓦窯橋進入京石高速后,面包車以每小時近百公里的速度飛馳至岳各莊批發市場。
岳各莊批發市場是京西地區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每天肉制品的供應量達到5萬公斤。每天太陽升起前,是批發市場里最忙碌的時候。這輛面包車在市場門口停了下來,從副駕駛的座位上下來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接著,一名30多歲、身材微胖的司機從車里走出來。他打開面包車的后車門,把3個塑料食品箱里的豬腸分裝到塑料袋里。
記者決定上前與其正面接觸“掙的是辛苦錢”
記者:這是什么啊?腸子?
司機:是啊。
記者:也是在大廳里賣嗎?
司機:我不賣,我只是往這里(岳各莊農貿市場)送貨。
記者:你送過來多少錢一斤?
司機:這個(腸子)是熟的。
記者:加工好的嗎?
司機:對,屬于熟食。
記者:你們是屠宰場還是專門加工(豬腸)的?
司機:自己包了個廠子。
記者:你每天都往這里送嗎?
司機:每天都送,掙的是這辛苦錢。
記者:每天能賣多少斤?
司機:能賣個千八百斤吧。
記者:千八百斤?這一車能有千八百斤?
司機:這里沒那么多,還有其他的市場呢。
記者:還往其他的市場送?
司機:對。
就在這時,剛才那個從副駕駛座位上下車的年輕人回來了,兩人把用塑料袋分裝好的豬腸子拎進了岳各莊農貿市場,隨后開車走了。
檢疫人員
“監管到位不現實”
灰色面包車開走后,記者來到岳各莊批發市場內的豬肉制品攤位前,巧遇一名穿著制服的豐臺區動物檢驗檢疫所的吳姓工作人員,他是常駐該市場的動物檢驗檢疫監督員。
記者指著一個攤位上的豬腸問:這些動物內臟要想進入市場需要哪些手續?
該工作人員說,市場里的攤主會向動物內臟的提供者索要出廠的檢驗檢疫合格證明。正規廠家出來的產品都會有檢疫合格證,每一批貨都會有。但記者在跟蹤黑作坊的過程中,并沒見到過他們向攤主出示合格證,對方也不曾索取。
“如果廠家不提供檢疫合格證怎么辦?誰去監督?”記者問。
“由市場監督。”該工作人員說。當時,正好有一名穿著深藍色制服的市場管理人員經過,吳說:“就是他們監督。”記者本以為該市場管理人員是來檢查檢疫證的,沒想到他是來催繳租金的,對檢疫證的事只字未提。而這個攤位在幾分鐘前,剛剛進了一大袋豬腸。
“那么,你們檢驗檢疫部門做什么呢?”
“我們監督市場。”
在記者與吳同志交談的10分鐘里,很多攤主都和他打招呼,有的上前握手拉家常,其中一名拎著兩大塊豬肉的攤主路過時,特意停下給吳同志點了根香煙。
在提到這些沒有檢驗檢疫證的豬腸很有可能來自黑加工點時,吳的話耐人尋味:“這么大的市場做到每一批貨都監管到位不現實,單位的人手也不夠。而取締這些黑窩點得工商、質監、動檢等多部門聯合行動,那些黑作坊的人手里都有刀。”
■相關鏈接
工業堿,俗稱砒霜,含有汞、砷等多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正常人食入5至50毫克砷即可中毒,食入0.06-0.3克可致死,工業堿是國家明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有毒化工原料。用工業堿泡發的食品,看起來潔白、水靈,吃起來嫩,還可以增加食品的重量和延長保存時間。但工業堿對人體的危害極大,工業堿直接從口腔攝入會嚴重影響胃酸分泌,導致胃潰瘍,長期食用或者過量食用加入工業堿的食品會造成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