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黃佩) 至5月上旬,衛生部叫停仿藥類食品的審批和銷售已一個多月,但是記者昨天走訪一德路批發市場等地仍看到這些仿藥類食品擺在柜臺。遭受仿藥類食品沖擊嚴重的夏桑菊顆粒的生產廠家——星群藥業董事長蘇廣豐昨天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被叫停,但是目前這些仿藥類食品撤市的還不到一半,整個仿藥類食品如果完全在市場上消失,將給相關中成藥產品帶來50億元左右的市場機會。
仿藥類食品撤市不到一半
昨天,本報記者在一德路的批發市場看到,有多家檔口專門從事這些仿藥類食品的批發,30多種仿藥類食品擺滿整個檔口。除了夏桑菊顆粒、板藍根顆粒、清開靈等較為常見的仿藥類食品之外,小兒七星茶、橘紅痰咳液等“老廣”非常熟悉的老牌藥品也受到了仿藥類食品的沖擊。一些仿藥類食品和藥廠生產的藥品的包裝形式和色彩都十分相似,如果不仔細分辨,完全可以以假亂真。記者在天河北的一家大型超市和人民路附近的一些藥店也看到了這些仿藥類食品。
據星群市場人士摸查,在廣西、廣東、海南、上海、四川等全國各地,已經撤下架的仿藥類食品還不到其中的一半。據統計,有的藥企僅為制止一個藥品被食品仿冒侵權就需要投入20萬元左右,有些知名品牌因被仿冒侵權造成的損失甚至高達上億元。
仿藥類食品侵蝕50億市場
雖然仿藥類食品與真正的藥品有很大的區別,但名稱和外包裝相似,這些食品混跡于藥店,消費者一不小心,就被仿藥類食品忽悠了。這個市場有多大?
業內人士指出,在珠三角,至少一半以上的藥店中,其夏桑菊、健兒消食片、二十四味等都有食品共存。目前我國中成藥市場已經超過1000多億,按目前這些仿藥類食品類的價格和分布,其市場份額起碼有50億元以上。
衛生部公告執行起來難
衛生部發布公告之后,相當一部分藥店,仍然裝傻在賣食證字號的夏桑菊、板藍根顆粒等,而其危害可能更大。
據廣州一藥廠負責人表示,在衛生部的《公告》中并沒有具體的執行時間。沒有要求這些生產企業何時必須停止生產,食品經營單位何時之前必須停止銷售、全部撤架!這樣法律的執行性大大降低。
除此之外,還有漏洞所在。有藥企反映,很多生產仿藥類食品的企業雖然廠名上寫著“某某生物制品公司”、“某某醫藥公司”,但是卻沒有取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的《藥品生產許可證》。
這些企業名稱為藥廠的企業其實本身根本不生產藥,或者沒有資格生產藥品。但是企業名稱的注冊在工商部門,只要在經營范圍一欄加注“法律法規有前置許可規定的除外”之類文字,未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生產的食字號產品就可以輕易掛上藥品生產企業的名頭。這個漏洞目前還沒引起相關政府部門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