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影響消費者健康,食品安全專家呼吁有關部門加強管理
新快報訊 (記者 王華平 實習生 阿彬) 前段時間本報推出的《劣質土榨花生油》系列調查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而近日本報將14份調查樣品送到權威部門作了兩次檢測發現,多個樣品發現了黃曲霉素、酸值和過氧化值超標的情況。食品安全專家稱,黃曲霉素具有很強的致癌性,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劣質油問題。
多個樣品毒素“超標”
今年1月至2月期間,本報記者先后對湛江、陽江、江門、肇慶及廣州等多個城市的私榨花生油市場進行了調查。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在這些城市特別是城鄉接合部,都存在大量私人作坊,它們長年加工生產花生油,而它們因條件簡陋、工藝落后,根本無法達到應有的衛生標準,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隨后,記者將調查中收集來的14份土榨花生油樣品送到廣州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進行檢驗,結果發現有多個樣品分別出現黃曲霉素、酸值和過氧化值超標的情況。
食用超標油可致癌
針對這個檢測結果,廣東省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主任、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陳永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根據我國規定,大米、食用油中黃曲霉毒素允許含量為20ug/kg以內,“檢測中發現黃曲霉毒素超標1倍的花生油就根本不能食用!”針對有花生油樣品中檢驗時發現黃曲霉毒素含量達40ug/Kg時,陳永泉如是說。陳永泉稱,黃曲霉毒素的毒性為氰化鉀(又名砒霜)的10倍,它也是目前發現的最強的化學致癌物之一。
無證作坊產油無保證
據介紹,土榨花生油通常來自無證作坊,這些作坊的花生原料良莠不齊,有的甚至使用發霉的原料進行生產,一旦出現問題,對它們無從追究責任。另外,由于劣質土榨油作坊沒有檢測設備和殺菌設備,如果沒經過必要的過濾和分離,油中許多雜質就無法祛除,實際上榨出來的只能叫原油。根據《花生油國家標準》,花生原油是不能直接供人類食用的。
還有,土榨油的含水量通常較高,容易變質,導致過氧化脂含量超標,長期食用這種油容易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