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水貨防不勝防,有“生命之源”之稱的水也“水”了起來。
貴州“竹源”桶裝水引發甲肝事件發生后,深圳市場的桶裝水也遭遇信用危機。近日,本報記者暗訪發現,寶安區大浪就有家“地下”礦泉水廠,其一根水管接出礦泉水,一元一桶狂賣,前來買水的人竟絡繹不絕。
記者在市場走訪中發現,桶裝水的生產和銷售環節所凸現的問題令人擔憂。部分商販為牟取暴利,不惜以傷害市民健康為代價,制造假水,大賺黑心錢;來自權威部門的數據也表明,與支裝水恰好相反,怡寶、益力、景田等知名大品牌的桶裝水市場占有率僅20%,其余80%市場為非主流品牌占據,其中不乏假水。
記者暗訪
水廠在荔林深處
昨天下午,記者在報料人的帶領下,驅車尋找市民所反映的地下水點。車子在寶安區大浪街道辦轉了一個多小時,記者終于在大浪石凹水庫旁找到了那家“地下”水廠。還沒有到水廠前,記者就看到陸陸續續有卡車,車后面載著桶裝水的瓶子,駛向樹林深處。
于是記者就跟了上去,發現該私人放水點就位于水庫邊上一個荔枝林里,屬于大浪北路下嶺排工業區,不遠處就是大浪自來水廠,位置十分隱蔽,如果沒有熟悉該片區的人的指引外人很難找得到。
走近時,記者才發現該放水點建在荔枝林的一個土坡上,由幾根竹竿和帆布搭成的大篷就是“店鋪”,旁邊連著一個休息用的小屋,背后是一塊工地,十分簡陋。“店鋪”里有幾根直徑約5厘米的白色塑料管子,大小剛好插進桶裝水瓶子的端口,管子連在工地的4個大鐵罐上,大鐵罐就是所謂的過濾器,而泉水就是從塑料管端口里流出來的,一位40來歲的中年男子正在那里幫助剛才那位騎摩托車來的顧客裝水。
隨后,記者還看見一輛裝著數十個礦泉水大桶、車牌為粵B3×××的人貨車駛了過來。中年男子將地上的皮管接在水龍頭上,開始一瓶瓶裝灌“礦泉水”。半個小時左右,人貨車車上的礦泉水水瓶全被裝滿,車主交給現金后將車開走。記者悄悄跟在人貨車后面,發現人貨車左拐右拐開進了大浪村一山莊內,然后一瓶瓶卸下來。
打開水龍頭,嘩啦啦不消一分鐘,一桶市場價值十六七元錢的名牌“礦泉水”便生產完成,只要封上標簽,便儼然是一桶貨真價實的“純凈”、“天然”、“無污染”的“礦泉水”。
附近工廠和供水點都是熟客
據中年男子介紹,裝滿一個桶裝水的瓶子只需要一元錢,平時來的顧客一般都是附近的工廠和酒店,還有一些是附近送水點的工人。
“我們這里的水很好、很清涼的,用來泡茶和煲湯就最好,很多人都來我們這里打水,燒開后喝最好,但直接喝也可以。”當記者表示懷疑可以直接飲用時,該男子立馬拿出一個杯子,說要讓記者“品嘗”一下。
站在大篷下不到半個小時,記者已經看到有十多臺車前來拖水,每車都帶著二三十個桶,都是市民平常飲用的桶裝水的塑料桶,有景田、益力、樂百氏、梧桐山等多種品牌,生意十分紅火。
每次有客人來到,中年男子都非常熟練地用一小鐵棒把瓶蓋撬開,再把塑料管插到瓶子里,打開開關往里面放一點水,搖晃兩下把水倒出來后,再往里面放水直到灌滿,一桶水不到一分鐘就灌滿了。
“我在這里已經做了好幾年了,附近的工廠和供水點都是我們的熟客,拿回去可以當桶裝水喝,也可以出售。”該男子還向記者透露,弓村一家很有名的休閑城每天都會開一輛車來他們這里接水,一次就裝四五十桶。
生意好時日售幾千桶
當記者問到水是否從水庫里抽上來的,該男子立馬說:“水是我們從山里引下來的!以前地點不在這里而是在山上,但為了方便顧客,我們就用管子從山上把水引下來,山里還有一個水泵,有人在那里看守。”他還說,整套設備總共投資了10多萬塊錢。
記者以大客戶身份,表示每天要購買1000桶水,問其可否打折,該男子表示最多可以打九五折,即每桶水賣九角五分,他說因為附近有一家酒店也是經常在這里買水,每次都要60多桶,但價格還是一塊錢一桶。
記者表示要跟負責人談談時,該男子表示他就是負責人,雖然自己是跟別人打工的,利潤要上交,只掙提成,但是基本上可以由自己全權負責。最后該男子還是沒有透露幕后老板是誰。據知情人向記者透露,這家“地下”水廠一天至少要出售1000多桶桶裝水,生意好時,達到幾千桶。
記者隨后采訪了大浪衛生監督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個人和任何單位不能私自接礦泉水,如果要將水對外出售,還要有衛生部門的衛生許可證。對于該廠目前還沒有辦理任何手續,工作人員表示將于近期前往查處。
縱深調查
“黑水”難控原因:行業暴利與多頭管理
飲用水的衛生與否直接關系到市民的身體健康。目前,桶裝水已成為都市的消費熱點。然而,貴州“竹源”桶裝水事件發生后,也引起公眾對桶裝水行業的信用危機和不安,這也讓深圳業內“守規矩”的企業感到頭疼。
據長期從事“景田”牌水生意的深圳市鵬城水店老板岳昌海介紹,進入桶裝水行業的門檻較低,但做到保證質量則需不小的投資,其所需的衛生、殺菌設備要投入幾百萬元以上。對一些小廠而言,投資十幾萬元買一套日產幾十桶的小型制造設備,加上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小屋、一兩名工人就可以開工了,其水源差、設備簡陋、環境衛生不合要求,對水的處理和加工都不到位。水桶的使用也有問題,大廠家普遍采用的PC桶,價格一般在30元左右。一些小廠為了省錢,一般取材于回收的破舊水桶,或者取材用光碟軟盤、醫用瓶甚至洋垃圾制成的黑桶,這樣的水桶成本一般在10元左右。
寶安區長征純凈水生產廠家老板張長征向記者透露,純凈水生產是一個高利潤的行業,一桶水的生產成本價不到2元錢,但市場售價在15元錢左右。因為兩者的價格相差大,所以有人鋌而走險。由此引發的桶裝水的生產和銷售環節所凸現的問題也令人擔憂。部分商販為牟取暴利,不惜以傷害市民健康為代價,制造假水,大賺黑心錢。
從去年以來深圳工商、質監、衛生、監督等部門的抽檢結果顯示,主流品牌絕大部分在各個監管部門的抽檢中,均為合格產品;而不合格產品絕大部分是市場非主流品牌。最引人注目的是,根據深圳市監管部門對外發布的抽檢報告中,多個非主流品牌桶裝水已經2006、2007年連續兩年抽檢不合格。
來自工商部門的數據表明,在深圳支裝水市場中,怡寶、益力、景田等知名大品牌占據了80%的市場,而在桶裝水市場中正好相反,怡寶、益力、景田等知名大品牌的桶裝水市場占有率僅20%,其余80%市場為非主流品牌占據,其中不乏假水。
深圳市工商局消保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也是有苦說不出,因為管理起來涉及部門多,表面上大家都在管,結果造成的是多頭管理,多頭管不好的現象。桶裝水的市場需求量大涉及面廣,大大小小的銷售點遍布全區,主要問題是一些經營戶為獲取更大利益而逃稅漏稅,藏匿于小街小巷無證經營,造成相關部門難以管理。
據記者了解,迄今為止,全國桶裝水行業還缺少一個統一的管理標準。飲用水的質量監督主要涉及到4個部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進行水源鑒定;工商部門負責核發生產許可證和營業執照;衛生防疫部門審批衛生許可證和從業人員健康證;技術監管部門協同工商以及衛生部門進行不定期的質量抽查工作。顯然,桶裝水市場的良莠不齊,與各部門工作的相互配合也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