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李凡
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
康帥博方便面、蒙午牛奶、碧飲料、太白兔奶糖、旺子雪餅……這些名字乍看全是名牌,仔細端詳才能發現暗藏“貓膩”:混淆名牌,欺詐消費者。山寨食品在城鄉結合部以及鄉鎮市場愈演愈烈,不斷蔓延。山寨食品傍名牌、走邪道,涉嫌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一旦消費者認清它本來的面目,無疑,連最后一塊遮羞布都將被撕去。
山寨現形:假扮真裝壞家子
家住河北省廊坊市三河縣燕郊鎮的張女士做家務時發現,垃圾筐里有一個“冰菊茶”的飲料瓶,那是正讀小學的兒子喝完后留下的。這個飲料瓶的外觀設計和統一集團生產的“冰紅茶”頗為相似,不仔細觀察,很難發現二者之間的差別。再仔細一審視,張女士出了一身冷汗。原來這種仿冰紅茶的飲料產地是河北省霸州市,外包裝雖然也標有QS標識,但是看上去疑點很多:飲料瓶是使用再生塑料制作的,比較粗燥,而且比正規廠家使用的塑料瓶薄了很多。聯系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 “三聚氰胺”事件,張女士越想越怕。她就急忙趕到學校,看到兒子安然無恙,一顆懸著的心這才沉了下來。原來,這瓶飲料是兒子從街邊小賣部買來的。
消費市場中,飲品山寨產品甚囂塵上,如可口可樂的山寨版取名“可日可樂”,脈動的山寨版叫“脈劫”,娃哈哈推出的營養快線更是有眾多的山寨版,包括“營養伙伴”“營養客棧”等等不同的名目。而在百度的“山寨食品”搜索中,一種叫“碧”的碳酸飲料尤為顯眼,這種山寨飲料和雪碧有著驚人地相似。
乳制品行業因為“三聚氰胺”事件,日子本來就不好過,而牛奶制品山寨版的招搖過市又給這個行業雪上加霜,讓消費者望而生畏。伊利的山寨版有“伊俐”、“ 伊列”、“伊力特”、“尹利”等;蒙牛的山寨版有“豪牛”、“蒙午”、“蒙友”、“牛蒙牛”、“蒙家牛”等。山東一個廠家竟然還出了一款“蒙牛集團”早餐奶,“蒙牛”二字特別大,“集團”二字又非常小,外包裝顏色和設計風格也和蒙牛早餐奶非常相似,如果不仔細看很難將二者區別開來。
糖果行業的山寨現象也很嚴重。模仿“大白兔”奶糖的山寨糖果有 “野白兔”、“小花兔”、“貝貝兔”等,這些奶糖乍看上去極像“大白兔”,糖紙上的白兔形象均照搬“大白兔”奶糖外觀,且均有食品安全的“QS”標志,而且價格較低,每斤的售價只有10元左右,比真正“大白兔”要便宜5元錢。另外,這些產品大部分連生產日期都沒有,令人擔憂。
餅干行業的山寨現象同樣堪憂,僅“奧利奧夾心餅干”就有多個山寨版本,這些山寨“奧利奧”都和正品包裝的顏色一樣,圖案設計近似,有的山寨版甚至連廠址、電話都與正品相仿。
山寨鬧劇:禮品也山寨
在中國,走親串友免不了“禮尚往來”,但若不小心買了山寨版的禮品,不僅特丟面子,而且還可能引起誤會。
提起山寨食品,在北京經商的宋先生一肚子的火。宋先生是河北人,早在1993年就和表弟一起來北京打工。初來北京時,兩人人生地不熟,沒有經濟基礎,他們在豐臺區一家單位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每月才三四百元的工資,兩人攢了幾年才積累下一點本金,合伙在一家農貿市場開了家面條加工點。
兩人合伙做了兩三年生意,從沒因為錢的事情紅過一次臉。然而,2006年春節期間兩人因為一箱奶差點反目成仇。
2006年大年初二,宋先生早早起了床,從鄰居家借了一輛摩托車準備帶著兒子去給表弟及舅父拜年。父子倆找了一家小賣部,在那里買了兩箱奶。宋先生大字不識幾個,當時還選了品牌產品——伊利。結賬時他發現比平時買的伊利牛奶要便宜很多,但他認為是農村的東西本身就便宜,也就沒有多想。
宋先生來到表弟家后,開始還很融洽,可是后來表弟卻突然顯得有點異常,對宋先生冷嘲熱諷,老宋被弄得他一頭霧水。正當老宋納悶時,表弟家的小侄女從外邊走了過來,他打開箱子給孩子拿了袋奶,表弟卻一把把孩子手中的牛奶奪了過去,扔回箱子里。此時老宋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股無名之火頓時被激了起來。
兩人爭吵了半天后,老宋才弄明白,表弟之所以有情緒是因為他買了兩箱假牛奶,他認為這是對自己及家中老年人的不尊重。老宋明白過來后,趕緊向表弟道歉,任憑他怎么解釋,表弟始終認為他是為了給自己省錢,故意買的假貨。
事后兒子告訴他,就在兩人爭吵期間,他仔細看了一下那兩箱牛奶,確實和伊利太像了,這種牛奶的名稱叫“尹利”,生產廠家是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清平鎮的一家小廠。
無獨有偶,德城區北園小區的辛女士也遭遇了這樣的尷尬事。今年的正月初五,辛女士在離家不遠的一小賣店買了一箱特侖蘇牛奶,準備去看望遠房的一個嬸子。來到親戚家后,看到嬸子的小孫子也在,便打開箱子準備給小侄子拿一瓶牛奶。但拿出奶后才發現此牛奶非彼牛奶:特侖蘇牛奶本是盒裝的,而這里面裝的卻是袋裝的雜牌草莓味乳飲品,生產商也改成了山東陵縣一廠家,且沒標注生產日期。仔細看看牛奶外包裝盒上的背景顏色和圖案,與蒙牛特侖蘇牛奶沒有什么兩樣,就是在名稱上有一點極微小的差異,不仔細看根本就分辨不出來。當時辛女士就覺得非常尷尬,很沒面子。
山寨旁門:傍名牌 走邪道
2月10日,記者來到河北省廊坊市興華市場進行了暗訪。興華市場是廊坊市主要從事食品批發的市場之一,康師傅、王致和、白象、燕京等國內知名品牌匯集于此。然而,山寨食品正以它們為克隆對象,以超低的價格擠占市場,坑害消費者。
興華市場南側有一個大院,這里是興華市場的一個配貨站。記者看到,配貨站內,商戶們不停地忙碌著把各種貨物送到這里裝車,然后配送到零售店去。
突然,記者眼前一亮,一位小伙子用三輪車運來滿滿一車飲料,正準備準車。這車飲料,遠看像是統一鮮橙多,走進才發現原來叫太陽娃鮮橙園,而且,“太陽娃”三個字非常小,設計風格和色彩與統一鮮橙多極為相似,稍不留神就可能混淆。小伙子裝車時,記者趁機和他搭訕。
小伙子一看來了生意,就把攤位的具體位置詳細的跟記者說出來,并一再說他們的飲料銷售非常好,全都是老顧客訂購的,每瓶才5角,如果每瓶賣1塊5角,一瓶飲料就能掙9角。
記者按照小伙子提供的地址找到“太陽娃”經銷處。這是一家只有幾十平方米的店鋪,店鋪門口擺放著十幾種樣品,店鋪內的各種飲料堆得滿滿的,整個店內全是 “山寨貨”:小洋人生物乳業有限公司斥巨資打造的“妙戀”品牌,在這里被肆意克隆,仿冒產品取名為“初戀”;鮮橙園仿冒統一鮮橙多;蜜桃園仿冒蜜桃多;AD鈣奶仿冒樂百氏AD鈣奶;這些山寨飲品在標識、色彩等設計元素上與品牌產品如出一轍,雖然每瓶飲料的標簽上都標有“太陽娃”,但是字體非常小,不仔細看很容易被誤導。
記者在興華市場還發現一家山寨食品的店鋪,這家店鋪囤貨量比之上一家雖稍有遜色,但也有數噸之巨。碰巧的是,這家店鋪代理的正是張女士的兒子購買的那個廠家的產品。記者看到,不僅“冰菊茶”屬于山寨食品,店鋪內堆放的“健動”和“脈動”也非常相似,最大的區別是“脈動”的包裝瓶比較精致,而“健動”則顯得粗燥。而他們銷售的“酷派旺仔”牛奶跟旺旺集團生產的旺仔牛奶極為相似,只是在外包裝上增加了“酷派”兩字,很容易讓消費者混淆,誤將“酷派旺仔”當成“旺仔牛奶”買回家。
點評:
對于山寨手機、山寨電腦、山寨服裝,我們尚可以用娛樂的心態來戲謔。然而,對于山寨食品的泛濫我們卻無法寬容。這些產品的存在不僅侵害了他人的知識產權,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而且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
業內專家告訴記者,許多制造山寨食品的生產大多屬于非正規廠家,其產品質量存在隱患,衛生條件不能保證,甚至有的生產廠家并沒有獲得在工商部門注冊的執照,也未經質監部門檢驗,一旦生產的產品對消費者構成侵害,消費者的權益無法得到保障。另外,為了控制成本,一些不法生產商偷工減料,選材、制作等環節很可能不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因此存在一定食品安全隱患。特別地山寨食品和其他山寨產品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它是吃進肚子的”,所以食用安全問題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