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解放日報報道了《空調加液被索1385元》一文,引發讀者熱議,不少讀者如夢初醒,紛紛來電講述自己曾遭遇過的家電維修騙子,紛紛指責家電維修行業魚龍混雜,烏煙瘴氣。令人詫異的是,這些受騙上當的讀者并不僅僅是容易上當的老年人,在職的中青年白領也占相當比例。
鄒先生反映,前一陣子他家的燃氣灶開關漏氣,他查詢得到了一個維修電話。修理工上門后,拿張報紙把灶具蓋起來,用障眼法支開主人。修完后他們稱換了煤氣開關,需要300元維修費。鄒先生雖然覺得有點離譜,但以為行情如此還是付了錢。誰知修理工前腳剛走,他后腳就發現燃氣灶開關根本沒有換。鄒先生才知自己上當。再撥打維修工電話再也無人接聽。
而家住徐家匯的趙阿姨遇到的事情則更離譜。她在信箱里收到與7月19日報道中白先生一樣名為“上海家電維修中心(社區服務部)”的小廣告,她感到廣告中所有的信息俱全,還有投訴電話,便致電請人上門清洗脫排油煙機。當時,電話里說明清洗費40元。誰知,維修工清洗后自顧自將油煙機封條拆了下來,并對趙阿姨說:封條已壞,要重新安裝。安裝完畢,要趙阿姨支付清洗和封條費共計850元。趙阿姨聽后,斷定他在勒索。沒想到,這個維修工索性賴在趙阿姨家不走,表示不付錢就住下了。趙阿姨家中只有老夫妻兩人,為了息事寧人,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她最終付了680元才把維修工請走。臨走,趙阿姨索要發票,他們說沒有,僅給了一張維修憑證。事后,趙阿姨從油煙機廠商得知,該品牌油煙機的封條與機器一體化,并不需要更換。
而當源源不斷收到讀者的各種遭遇時,白先生家卻發生了戲劇性的一幕——
7月20日下午3時許,一名維修工按響了白先生家的門鈴。他對著樓下對講機說:白先生,我要還你500塊錢!白先生夫婦又意外又緊張,生怕節外生枝,手持解放日報,下樓讓家所在的池溝居委干部和江灣派出所民警作證。在白先生的追問下,這個維修工說出自己姓史,當日他接到“公司”電話,讓他到白先生家為空調加液。到了之后,他與同伴見白先生一人在家,便肆意開價1385元。未得逞,最后收取了1100元錢。回去后,他與同伴一人分得500元,余下100元打算交予“公司”。上周二,“上海家電維修中心(社區服務部)”看到本報報道,生怕事情鬧大,要求兩人歸還非法所得。他的同伴沒想到會“東窗事發”,索性躲了起來,他只能一個人來。
該維修工承認,他的工作就是接“公司”來電,再上門維修,價格都由他自己定。可是,經工商查詢,這家“上海家電維修中心(社區服務部)”并不存在,怎么又會出現“公司”?白先生說,追問了很久,這個維修工就是不肯透露。于是,居委會干部按照小廣告撥打了電話64545342,問及“公司”的確切地址,一個女性接線員支支吾吾,詞不達意,最后聲稱“我們是做外貿生意的,家電維修是兼職做做的”云云。
外貿兼職家電維修可信嗎?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家電維修行業良莠不齊,類似的公司并不在少數,他們購買幾個電話號碼,網羅一批無證維修人員便可開始經營。發放小廣告已屬過時手段,更多的是通過網絡搜索引擎和電話查詢業務招攬生意。
白先生的遭遇引起關注,據了解,廣中工商所已對此事展開調查,初步調查發現廣告上提供的地址實際并不存在,現調查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