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以為,這次實習能多賺點錢貼補生活費,鍛煉一下自己,沒想到結果會是這樣。”昨天,安徽綠海商務學院經貿系大三學生王軍(化名)沮喪地給記者打來電話稱,10月20日,在學院的組織下,他與100多名大三學生一起前往蘇州科技園實習,抵達后,卻被對方騙入當地農村私人工廠當苦力。
昨天下午,安徽綠海商務學院宣傳處負責人向記者證實了此事,并稱學院也是受害者,同樣被蘇州科技園區欺騙。目前,他們正與對方交涉,已接回170名被騙學生。
實習成了當苦力
王軍來自皖北農村,家里條件比較艱苦,為了讓自己上大學,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外出打工。“每次去看父母,心里就會特別難受,想早一點工作,讓父母少累一些,”進入大三后,王軍一邊學習,一邊急切尋找招聘信息。
王軍現在上大三,新學期開學后,他獲悉蘇州科技園來學校招人,待遇比較高,而且學校與蘇州科技園簽有協議,工作有保障。“當時,蘇州那邊開出的條件是每月2500到2800元的工資,實習期間,也能拿到兩千以上,”10月20日,王軍等176名大三學生滿懷憧憬地登上了前往蘇州的大巴車。
然而,令王軍等人沒想到的是,到了蘇州后,負責接待的蘇州科技園工作人員帶他們去的并非早前承諾的園區內大企業,而是吳中市農村的兩家私人工廠。“那里的工作環境、待遇、生活條件都與他們當初宣傳的相差甚遠,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從早上八點一直到晚上八點,一個月卻只給1000元左右。”讓王軍等人感到無法忍受的是,每天干著重活卻連飯都吃不飽,“兩天才吃上一頓工作餐,而且飯少得可憐,還不夠喂貓呢。菜,豆芽就那幾根,只能吃辣椒。”
干得多、吃得少,床上也只有涼席。許多學生在交完各種費用后,身上已沒多少錢,買不起被褥,只能蜷縮在宿舍內冰冷的涼席上。學生發現受騙后,紛紛要求返校,但沒被允許,情急之下,他們立刻向學校發出了求救。
學校自稱也被騙
“我們接到學生的反映后,立刻與蘇州科技園區進行了聯系,并與吳中市的那兩家私人企業進行了緊急交涉,”昨天下午,安徽綠海商務學院宣傳處樊處長向記者證實,被騙同學所反映的情況基本屬實。
“當時我們學校與蘇州科技園簽訂協議時,他們曾承諾將這批學生先安排到園區內中新聯公司和眾福科技公司實習三個月,實習期滿后,再簽訂就業合同。”
樊處長說,20日,學院唐老師帶領176名學生趕到蘇州,發現被騙,被蘇州科技園臨時安排到兩家私人工廠當勞力。
在學校的交涉下,23日夜,170名學生順利返回學校,目前仍有6名學生滯留在蘇州。“我們這兩天一直在與蘇州科技園區和當地兩家企業進行交涉,要他們誠懇道歉,挽回損失。”樊處長坦言,此前學院領導雖兩次實地考察,但還是沒想到蘇州科技園會爽約,臨時更換實習企業,導致學生被騙走2萬多元。
記者了解到,24日,安徽綠海商務學院為此專門召開了實習學生座談會,對學校安排赴蘇州實習一事進行了溝通說明。座談會上,學院多位領導還當場向受騙學生表達了歉意,稱將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此事。
對話副院長丁元生:正通過各種途徑進行維權
昨晚,記者聯系上安徽綠海商務學院常務副院長丁元生時,他連用多個沒想到來回應學生被騙一事。
記者:你們怎么想到要組織170多名學生去蘇州科技園實習?
丁元生:安排學生去蘇州實習前,蘇州科技園區服務外包辦公室的人曾來學校招人,當時,我們學校也派人前往蘇州科技園考察過。
他們需要我們的畢業生,我們畢業生又需要工作,所以就安排過去實習了。
記者:既然考察過,為何還會被騙?
丁元生:當時,學院一位處長過去考察,去了蘇州科技園后,他們只安排我們的人在園區內參觀,沒安排到實習企業考察。后來,學院在與蘇州科技園簽訂用人協議時,內容不具體,不太詳細。
我們沒想到作為政府單位——蘇州科技園服務外包辦公室也會違反協議,欺騙我們;沒想到他們會把我們的學生臨時安排到農村工廠去工作。從這件事中,我們吸取的最大教訓就是不能輕易相信對方承諾,要考察細致,不僅要進入廠房,還要到食堂等生活區考察,多了解些信息,避免再受騙。
記者:現在此事處理的進展如何?
丁元生:這幾天,我們一直與蘇州科技園服務外包辦公室進行交涉,他們也很自責。他們跟我們解釋說,當時,因為準備倉促,顧不過來,才出現臨時改變實習企業的情況,現在我們正通過各種途徑進行維權。(新安晚報 李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