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的孩子連數字都沒認清,就被家長送到奧數班培優。上周六記者在徐東大道一培優點遇到一樁“怪事”:不大的奧數培優教室里擠進了十余個小不點,有剛上小學的孩子,也有還在讀幼兒園大班的娃娃,奧數果真要從娃娃抓起了?“這是應家長們要求開辦的。”面對記者的質疑,培優點授課的余老師如是說。
奧數課剛開始十分鐘,余老師便領出了兩名幼兒,將他們交到在外等候的家長手中:“孩子太小了,完全聽不懂!還是先回去吧!”孩子的家長不樂意了:“老師想點辦法讓他聽吧,坐下來也是好的,錢我是不會少交的……”兩名幼兒則大哭不已。
在傳統印象中,奧數培優最早是從小學三年級才開始,為何奧數培優走向低齡化?培優課間隙,余老師表示奧數低齡化早不是稀奇事了,一些培優機構為了迎合家長甚至是學校的需求,紛紛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開設奧數課程,家長們樂意,培優機構也能賺到錢。參加奧數培優的孩子中,年齡最小的只有三四歲。余老師感嘆:“這么小的孩子哪里聽得懂呢,家長們真是性急啊!”
余老師還透露,在娃娃奧數班里,課程就是將原奧數課程內容減少、難度降低。盡管如此,這個班并不好教,因為孩子太小,坐不住,他只有配合一些教具、圖畫、故事,吸引孩子們幾分鐘的注意。讓五六歲的孩子就開始學習“糾結”的思維方式,余老師打心眼是不贊成的。
相比之下,家長們卻是熱捧娃娃奧數班。一名幼兒園大班孩子家長說,現在孩子想上好的小學、進好班,都要通過學校不同方式的考試,學了奧數的孩子肯定比沒學過的有優勢。孩子是否聽得懂、是否適合學奧數,在家長們看來并不是問題,“他們只要跟著拖,一個半小時只聽進半小時,也是收獲,總會聽懂的。現在吃點苦,將來升學時就可以輕松點。”該家長的話引得陣陣共鳴。
日前,復旦大學李大潛院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不贊成“奧數從娃娃抓起”,應該尊重孩子學習和成長的規律,否則只可能把學習變成孩子的負擔。李院士說,奧數問題與升學掛鉤以后,產生了功利的因素,孩子“被奧數”,不能全怪家長,應從源頭去找問題。李院士還表示,不能籠統地講奧數是壞東西,也不能認為奧數對孩子適宜。他說,家長如果把孩子送去學奧數,要基于三個大前提:孩子對數學真正有興趣;孩子學有余力,對原來的課程內容掌握得比較好,確實有時間去學奧數;孩子是自愿學習的。(楚天金報 記者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