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簸30多個小時,從陜西西安趕到臺州路橋,這63名大學生本希望打上一份月薪2000元,包吃包住的暑假工,可結果卻是活沒干上,只能無奈流落街頭……
“打了幾個電話聯系,我們就以為工作沒問題。現在看看,我們還是太幼稚了。”大學生朱闖說。
素未謀面的“劉老師”說,臺州有好工作
一到暑期都會打點零工賺點學費,不少大學生都會這么干。
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的大二學生朱闖今年也早早開始找起了工作。之前,他曾通過一個“劉老師”找到過活,這次自然又找“劉老師”打聽。
這個“劉老師”自稱是西北某政法學院的人,常幫學生聯系工作,關系多,路子廣。
果然,在6月底,“劉老師”就通知朱闖,臺州的一家集團公司招普工,每人每月2000元,包吃包住,而且到了臺州,那邊還有人接應,絕對沒問題。
“劉老師”還說,這個集團要招蠻多人,同學們想去都可以去。
雖然一直沒見過面,但朱闖還是挺信任曾幫他找過工作的這個“老師”的,他還把工作這事告訴了同學朋友。這份活聽上去待遇相當不錯,于是同學帶同學,朋友帶朋友,這個臨時湊成的“暑假打工團”很快就有60多人,都來自于西安當地的5所高校。
到了臺州,情況卻和西安時說的不一樣
7月10日,“臨時打工團”從西安出發了,30多個小時的火車輾轉坐到杭州。
走之前,“劉老師”曾說,大家先自費到杭州,然后臺州那邊會有專人過來接。一到杭州的火車站,果然有一輛大巴專門在等候,這讓朱闖他們覺得挺安心。
可接下去的事情,卻不一樣了。
上了大巴,來接站的男子先自我介紹了,他說他叫胡其文,是那家集團公司人事部的負責人。可車子開到半路,胡其文突然說,集團不再需要臨時工了。
“當時我們就慌了,不要工人了,那我們怎么辦?”朱闖說。
胡其文卻反復承諾,保證會把同學的工作安排好,否則會把學生安全送回。不過他也說,因為要重新找工作,要再收點手續費和路費,所以每個學生要交160元錢。學生們感覺不對勁,可又沒有辦法,只能按照要求付了錢。
到了臺州路橋,胡其文果然聯系了3家工廠,但這3家工廠,不是待遇太差就是要求太高。
“待遇最好的一家工廠,月薪1800元,但前提是要做出一定的業務量,如果達不到,很可能一分錢都拿不到;另外一家廠,雖然包吃包住,但待遇很低,可能最多1000元,而且還要做滿兩個月才結賬;另一家廠則只付薪水,不管吃住。”無奈之下,63名大學生決定硬著頭皮自己去找廠子應聘,結果也都是碰了一鼻子灰。
勞動監察大隊大隊長:大學生打工,千萬“敲實”了再來
一來二去,大家不再相信胡其文,而胡其文也不太能聯系上了。
原本計劃是出來打工賺點學費,大學生們身上都沒帶多少錢,如今這么一折騰,學生帶的錢基本花光了,回西安的路費都沒有,只好傻坐在路橋勞動力市場門口。
所幸路橋當地的有關部門很快就了解到這一情況,趕到現場后第一時間安排學生們住下,并解決了他們的吃飯問題。
最終,是路橋勞動局出錢,幫學生們買票回了西安。
處理這個事情的路橋區勞動監察大隊大隊長屈松友昨天告訴記者,他們現在也在調查胡其文,乃至西安的“劉老師”的具體身份。目前來看,胡其文等人的確是職業中介,本來想把大學生介紹到浙江來打工,從學生和用人企業兩邊都賺點介紹費,大概是最終沒落實好,結果甩手逃避:“不過這些大學生也該吸取點教訓,就通過幾個電話聯系就跑這么遠,太輕率了。”
記者昨天還聯系上了朱闖,他說自己后來又委托在西安的同學去查了查“劉老師”到底是什么身份:“根本不是什么老師,原來也是當地的一名職業中介。”(通訊員 周霜 記者 陳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