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市場上又紅又大的“脆棗”是一種經過“美容”的產品。它的前身是還未成熟的梨棗,個小、色綠、味淡,運到大同后,經過特殊加工處理,搖身一變成了色澤紅潤、香甜可口的“脆棗”。8月14日,筆者隨大同市質監局的執法人員,查處了一個規模很大的綠棗變紅的加工黑窩點。
8月14日下午,筆者接到群眾反映電話,說大同市場上的紅色“脆棗”是用綠棗加工而成,位于大同市十里店寶來蔬菜水果批發市場內就有一個生產點,加工后的紅色“脆棗”大量流入市場。
接報后立即趕到寶來蔬菜水果批發市場,在市場的東南角找到了紅棗加工黑窩點。筆者在現場看到,兩口大鐵鍋熱氣騰騰,大鍋周圍堆放了上千袋綠棗和紅棗,四五名男子在大鍋旁忙碌著。筆者與大同市質監局稽查分局取得聯系。晚6時許,分局翟局長帶領執法人員趕到。執法人員在檢查中發現,除了地上堆放紅、綠兩種棗外,還發現了3個用塑料布蓋著的大水池。筆者看到,每個水池長約10米、寬5米,3個池內均有數十袋紅棗浸泡在水中。執法人員對比加工前后的兩種棗,發現加工后,綠色的棗不僅變紅、變大,色澤鮮亮,還比加工前甜了許多。之后,他們清點了加工好的紅棗,共計400編織袋,重約10噸。
執法人員向市場管理部門調查了解到,貨主是河北保定人,在沒有辦理任何經營許可手續的情況下,非法經營水果生意。近日,他從運城購進還未成熟的梨棗,然后在水中加入糖精等化學添加劑后加熱,顏色變紅后從鍋中撈出、裝袋,最后在不明液體池里浸泡,加工后銷往大同市各大市場,市場零售價為每公斤6元至10元。
目前,質監局已將約10噸加工后的紅棗暫扣,將還未加工的綠棗就地封存,并對加工后的紅棗以及加工環節做進一步的質量鑒定。